“同心龙华"议政厅活动嘉宾合影。
张伟
朱闻博
李毅
鲁承虎
晶报讯(记者 罗俊杰/文 成江/图)作为一个新设立的行政区,龙华区治水提质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应对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昨日下午,由龙华区委统战部主办、晶报承办的2018年第一期“同心龙华"议政厅活动在龙华宝能科技园金色大厅举行,议政话题为“治水提质·建设美丽龙华"。区领导、统战人士和区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市民群众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把龙华区的水环境治理得更好。
“到目前为止,整个龙华区新建的管网达3242公里,通水率是98.5%,移交运营管理率是92.8%。"龙华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副局长贺红艳在活动中介绍了龙华区治水提质的整体情况:“整个系统的污水量大概是60多万方/日,污水处理规模是66万方/日。2018年,深圳市水务局正在实行提标改造,改造完之后,出水标准可以达到四类水。再加上新建一个民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可以达到104万方/日,污水处理量跟辖区污水排放量是匹配的。"
贺红艳表示,龙华区治水提质已初见成效:全区24条河,有22条是黑臭水体,去年已治理完成了8条。现在辖区有10条河是不黑不臭的,今年要全面消除黑臭,把剩余的14条全部治理完成。“去年完成的治水提质工作任务总共有6大类81项重点工程,总投资23.9亿元。今年龙华区治水提质要完成9大类99项工程,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左右。"贺红艳还表示,治水提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呼吁全社会一起参与进来,大家都来重视治水工作。
活动现场,嘉宾及参与人员围绕“志——逆水行舟·任重道远"“治——激浊扬清·精准发力"“质——源头活水·系统协调"“制——文化兴水·长制久清"等议题进行讨论。来自治水一线的嘉宾们结合龙华实际,以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龙华区治水提质工作发表了许多精彩的看法和建议。据了解,在活动举行的前一周,主办单位还通过多个渠道发布了民意征集活动。在昨日的活动现场,由龙华区各职能部门分别就市民关注的问题作了回应。
龙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詹惠军充分肯定了本期“同心龙华"议政厅活动。他表示,对话嘉宾的发言直指治水提质工作的薄弱环节,剖析了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詹惠军对“同心龙华"议政厅活动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各统战成员主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主动倾听民情、反映民意,提出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龙华区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悉,去年8月份和12月份,由龙华区委统战部主办、晶报承办的2017年第一期和第二期“同心龙华"议政厅活动也在同一场地举行,分别聚焦龙华区“交通出行难"和“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话题。
嘉宾观点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
管网建设是属于治水提质工程的重要部分。我们的管网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末端的截流系统;二是中间的管网收集系统;三是正本清源系统。最早建设的是沿河截污系统,现在来看,这个建设顺序有问题的。而对于管网建设,不仅是龙华区,整个深圳市其实缺失都是比较多的,之前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都相对偏小。
深圳市人大代表,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董事长、党委书记朱闻博:
原来都是把污水收集起来,治理之后排到下游。现在发现这样处理完之后,河道里的水就干了。因此,我们现在力推污水处理站要适度分散,而不是相对集中。这样的话,污水处理完之后,可做中水回用,补充河流的水,当然这个水质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委常委、市科协常委李毅:
不管是正本清源,还是雨污分流,千万不要把泄洪通道给堵住了,否则容易发生内涝,前阵子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另一个建议是,在做河岸美化的时候不要过度化。河岸绿化、生态化等方面,要尽量贴近自然,别过多地人工干预,过多地花钱,造成浪费,不要搞那么多所谓“高大上"的东西,最后花了钱民众还骂娘。此外,在治水提质的过程中,相关资料要整理完善,妥善保管,信息化要跟上。
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鲁承虎:
对于龙华区治水提质工作,我建议要多部门融合。按照传统的体制,水利是水利,水务是水务,城市供水、排水、污水治理、景观等都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这样的条块分割使每项工作割裂了。龙华区有条件的话,要把各个部门融合在一起。假如各部门不融合在一起,还是按照传统的组织,今年搞水务,明年搞安全,后年搞绿化,这样割裂地开展治理提质工作,效果可能会达不到居民对生态体系的期待。
新闻推荐
区安委办组织多部门组成专家组 开展安全隐患核查销号 持续督查整改落实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康碧艳通讯员范小辉周健)6月19日至20日,龙华区安委办组织区经济促进局、街道安监办及第三方技术服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