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玉珂 通讯员 彭苏丹
雪花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看似寻常,却含有物理专家仍未攻克的难题。7月11日,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的七年级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上,6名同学分享了他们探究雪花形成规律的始末。与他们同期作结题报告的还有9个课题小组。借着《与清华博士做研究》七年级课程的开设,2017年高新中学5项小课题获批为深圳市小课题,每项获2万元政府资助经费。另外5个小课题研究也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
2018年实现人人有课题
科学杂志发表过125个最重要的人类未知科学问题,其中冰的形成、水为什么会相变、水到底是什么等问题,依然是人类未能充分解开的谜。结题会上,深大特聘教授饶峰评价学生的研究“选题有难度,结论非常准确”。除了物理问题,10个小课题中还涉及化学、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学科。其中,《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多少种哭、通过计算银行存款利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等小课题报告,让4位博士评委大呼专业。
一年前,10个课题组的学生在同一个报告厅进行了开题报告。高新中学校长陆峻介绍,此前,就读于北大汇丰商学院的往届高新中学毕业生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引荐给高新中学校方,为学校开设《与清华博士做研究》课程提供了契机。课程开设后,8名清华—伯克利团队成员每周定期到校,介绍科学最新资讯,为学生确定选题提供指导。通过与清华博士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科学研究流程,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升了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据介绍,高新中学在2018年的小课题立项申请中,共申报了38项课题,有6项立为市级课题,9项项立为区级课题,15项立为校级课题。每项课题平均有7名同学参加,共有256名同学参与课题探究,几乎做到了人人有课题。今年完成答辩的课题小组组长,将作为论文学长,指导下一届同学开展小课题研究。
创意对接南山评价改革
据学校教科室主任李萌介绍,常规学校课程的学科实验只能满足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无法满足学生们随着社会发展而提高的求知欲。李萌说,清华—伯克利和学校的科任老师团队则很好地打开了学生们的视野,但他们作为后援团只在技术层面提供指导,而开题、结题、分组督导的管理模式,未来都将在学长制的框架下进行。
据了解,今年是高新中学实施学长制的第一年,学生已全方位开展自主创新探究,并体验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总校长崔学鸿表示,与高校科研团队共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符合今年9月实施的新课标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更容易适应未来的高中生活,亦符合高校自主招生模式。
而通过答辩让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此举无缝对接了南山的综合评价改革。今年5月,南山区教育局率先发布了《南山区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其中指出,本学期先行试点开展学科答辩活动,在4至8年级每个年级指定一个学科,学生每人答辩3分钟。高新初中生的小课题探究论文答辩,将为未来全区教学效果的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新闻推荐
机构入驻南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可申请房租补贴 今年最高可获补贴100万
南方日报讯(记者/丁侃)11日,记者从南山区人资局获悉,从本周开始,入驻南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机构,可以在南山区企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