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中心老人活动交流空间。黄思凌 摄
各方代表见证,福田区福利中心启动养老服务新模式。黄青山 摄
8月21日福田区福利中心以崭新的品质和服务出现在老年朋友面前。经过一系列改造升级,中心建成了420张床位,适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焕然一新。中心引进了著名企业万科独创的“3110”居家养老服务,组成24小时秘书服务。与以往不同的是,作为公办性质的福利中心本次升级改造,大胆探索企业改造运营一体化的PPP试点项目,打破传统政府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窠臼”,走出一条深圳中心城区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创新之路。
当天深圳市民政局与福田区领导与老年朋友共同启动新中心,一同感受新中心的新服务。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新福利中心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经过升级改造后,公益性功能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引入了民营品牌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活动,公办与民营两个特色嫁接在一起,形成了互动双赢的效果。
当天社会力量也纷纷加入到福田区公益养老事业中。福田区民政局、福田区慈善会主导,星河地产集团出资300万元,购置一批多功能智能“福星”车,分别赠送给辖区部分养老机构和对口扶贫的和平县养老机构。
福田区政府朱伟华副区长表示,要适应养老事业的新需求,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扩大供给增量,提升服务质量。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推动福田中心区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公办民营融合发展
福田区福利中心定位为普惠型、创新型养老项目,为全区户籍“三无”、低保、优抚、失独家庭、高龄失能等老人提供政策性、保障性养老服务。该项目由福田区民政局代表区政府(政府方)引入养老服务运营商,即与万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协议期限为15年。
政府方承担福利中心B栋的改造投资和实施;运营商负责福利中心大厦的改造实施,政府方向运营商提供879万元的改造补贴,超出投入部分由运营商自行承担。项目改造完成后,采用“公办民营”的运营管理模式,由运营商负责项目运营和维护并自负盈亏,政府方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
公办托底与民营增量的标准和界限合同化清晰化。运营商提供不少于150张政策性床位,保障福田区户籍老人的政策性养老服务需求,其余270张床位作为经营性床位进行经营。若政府方有超过150张的政策性养老床位需求,超过部分政府方提供政策性缺口补助。政策性床位参照发改委和物价局相关政策定价,经营性床位以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定位,按市场化方式合理定价,自主经营,报区发改局、民政局备案。政策性床位与经营性床位享受同等服务待遇。
随着老龄社会银发时代的到来,发展养老服务成为实现老年人美好生活的重点和难点。福田区福利中心建于1998年,建成时间早,设施设备陈旧,服务单一。而社会化、市场化养老床位需求旺盛,排队等候入住的老人多年来都是“一床难求”。尽管福田区已经构建起新型的养老服务网络,但提供的养老床位不过1332张,供给端和需求端比例严重失衡。作为区政府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推动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以PPP项目模式进行改革,探索解决养老服务供需配比严重失衡问题,才能为超大城市核心区、中心区的都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创新路,实现跨越发展。
让社会资本唱主角
近年来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快速发展,新品牌新模式不断涌现。而单一的公办养老机构因机制体制原因显得步履艰难,政府大包大揽自我封闭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福田区推进区福利中心PPP试点项目改革,对区民政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政府部门树立平等意识和合作观念,集中力量做好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和服务指导,从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PPP项目的“监管者”和养老服务的“协调者”。
引进服务品牌,提升养老品质。万科公司拥有养老随园嘉树、榕悦等服务品牌,产品覆盖8大类服务模块165项服务内容,品牌优势突出,运营经验丰富。区福利中心PPP试点项目成功引进万科公司优质社会资本,充分发挥万科公司集团化资源以及在项目融资、基建、改造、专业技术、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提升项目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其中,引入社会资本自主投资1000多万元,施行适老化改造20余处,新增床位100张,增加老人活动配套区域面积近1600㎡,有效增强了项目养老服务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创新管理体制,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区福利中心正式移交前,专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全部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作为与运营方办理移交的重要依据,运营方负责国有资产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同时通过社会资本自主投入,促进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聘请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王振耀院长出任区福利中心PPP试点项目监督委员会主任,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促进项目持续、健康和高效运行。
软件服务大换“芯”
硬件改造大提升,软件服务整体换“芯”。新中心引入新标准、新平台、新团队,成为养老服务的品质之芯。打造“一流服务团队”。通过一年多的优化调整,福利中心已聚集了具有北京大学学历、海外留学背景等40多人的高学历、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队伍,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一流标准”。结合国家、省、市相关管理规范,同时导入《万科集团养老业务服务标准体系V2.0》,从服务标准化、组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质量标准化与制度标准化五大方面无缝对接,显著提升区福利中心养老服务品质。
打造“一流平台”。全面引入全国首屈一指的标杆性养老项目——杭州万科随园嘉树、广州万科首个医康养复合型养老产品榕悦城市长者照护中心管理经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引入万科自有物业管理,创新推出养老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流程与制度。打造“一流链接”。充分利用万科集团复合型媒体宣传资源,扩充传播渠道,呼吁社会公众关爱老年人,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价值观。2017年共接待来访784人次,组织互动活动40余次,敬老尊老示范效应凸显。
彰显智慧养老和快乐养老
突出“五大服务”,从基本养老转向智慧养老和快乐养老。
突出集中托养“家”居意境。项目改革改造完成后,区福利中心以“此心安处是我家”为宗旨,优化各项功能配置,综合考察日本、香港、台湾等成熟先进老年机构经验,全面融入人性化无障碍适老元素,养老样板间先后调整10余次,建成后的托养中心简约自然、温馨静怡,让入住老人宾至如归,成为长者安心颐养之家。
突出居家养老“智”联平台。利用万科独创的“3110”居家养老服务,即“3”大管家(生活管家、健康管家和快乐管家)组成24小时秘书服务;“1”个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信息化平台;“1”支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团队;“0”打扰服务准则,尊重自由和隐私,借助“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让周边社区居民共享福利中心优质养老资源。
突出医养结合“全”科体系。突出长者食堂“优”质均衡。突出文体娱乐“特”色运营。改造原有厨房设施设备,构建万科4D厨房管理模型,引入营养和个性化膳食服务理念。引入万颐学院的“乐龄学堂”,开设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长者课堂,实现长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本版文/图:黄青山 马小晗 贺磊
新闻推荐
福田区作协会员青鸟青海湖几度关山几度秋,烽烟燃尽女儿愁。西风古道红颜泪,蓄得一湖春水流。茶卡盐湖冷光出镜醉银屏,四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