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有月 月有怀思
在古代,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诗人总爱对着月亮吟诗作赋,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使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面纱,增添了中秋节的浪漫情怀。
如今,相较于苏东坡吟唱《水调歌头》的丙辰中秋(公元1076年9月21日),已经过去了942年,在这个戊戌年的中秋,鹏城金秋再次响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吟诵,在深圳图书馆主办的《阅读·深圳》“明月照九洲"迎中秋古诗词专场朗诵会上,活动方精心挑选了15首中国古典诗词,每一个篇目里不是包含“月"的词,就是隐喻“月"的意,思乡之情,思亲之意,报国之情,爱国之意,无不让人动容。朗诵会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分别是“月·怀思"“月·华光"“月·永恒",表演形式兼顾有复诵、吟诵、对诵、唱诗,加上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让现场观众们欣赏到了一场美仑美奂的古诗词艺术展演,在优美的诗句里,与古人一起共庆中秋。
柚子掏空与皓月当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话很少出现在我脑海里,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欣赏独特的月色与海景时,这却是很深刻的写照,这里的月色有安抚人心的神奇力量,伴随着海风特有的味道,柔美的月色倾泻而下,如同细细的水流,缓慢流过人的情感与思绪。
值中秋前后,恰好赶上柚子上市,一些家庭会将柚子掏空,在柚子皮上刻上简单的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制作出一个传统的柚子灯给孩子玩耍,淡雅的灯光点缀着夜色温柔的海边长廊,浪漫之中,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祝福和祈愿。中秋时节,还可以登高望远,感受一轮明月近在眼前,体会“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深圳莲花山公园里,山青林密,侧耳倾听,可听得虫鸟之声。秋高月圆,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家人孩子,坐在凉风习习的山顶,食月饼,赏月色,或谈古论今,或吟诗作对,在这里,体验古人举杯邀明月的意境,皓月当空之中感受一丝清幽禅意。
中秋时我们谈论什么
中秋时我们谈论什么?月亮,月饼,抑或一阵阵的桂花香?还是想到,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可以陪在最亲近的人身边,共度美好时光。你可知,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在魏晋时期便已成形,之后每逢中秋,百姓便摆出果品,把酒言欢,和家人、朋友共赏月色。
此外,在我国很多地方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就有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但若说起流传最广的风俗,莫过于吃月饼了。月饼本是祭月时贡品的一种,后来慢慢便成为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中秋吃月饼也成了很多家庭的习俗,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的美好祝福。为了进一步带领大家了解中秋节习俗,盐田区图书馆举办了“欢乐造月庆团圆 花开月圆度中秋"活动。除了介绍中秋节的起源,老师还教现场的大小朋友制作起了冰皮月饼,从揉皮、造馅、包裹到过模、成形,最后,一个个形态雅致的月饼跃然盘上,一起在书香的浸润中感受浓浓的中秋气氛。
李晓丹/撰稿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解树森)积水淹路、树倒拦路、各种杂物被吹上机动车道占路……强台风“山竹”来袭,恶劣暴风暴雨天气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