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东/制图
晶报讯(记者 陈雯莉)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合作如何更进一步?9月26日下午,深圳市政协举行六届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围绕“助力河套地区深港科技合作"展开专题协商。作为今年深圳市的重大调研课题,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自今年3月起对“推进河套地区科技合作问题研究"进行广泛调研论证并形成专题报告,提出21条具体建议。
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
据了解,市发改委在《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编制了《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明确了合作区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重大工程和政策保障,积极探索建设创新特区,再次升华现有规划。合作区核心区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深方科创园区包括河套C片区和福田保税区,约3平方公里,由深圳市按照规划推进建设;河套A区,即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香港特区政府按照双方协议与约定另行制定规划。
会上,福田区长高圣元代表深圳市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领导小组通报河套地区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他表示,国家规划已经正式明确了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的定位,根据国家批准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纲要,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成为继前海之后的深港第二个重要合作平台。
探索便利通关政策
会上,10多位政协委员就河套地区的调研情况提出了发展对策,副市长王立新对政协委员的建议表示肯定。王立新表示,目前,港方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前期工程已于今年6月份分阶段展开,9月开始第一期主体工程设计工作,力争2021年前移交首块土地,开建研发中心等项目。深圳市已成立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领导小组,目前已就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发展规划(2018-2035年)先行先试相关政策、空间综合规划初步方案等征求港方意见,并达成有关共识,双方将各自上报,力争10月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为第一批政策意见研究通过。
王立新表示,接下来,深圳将探索在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实行更为便利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在福田、皇岗口岸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为符合条件人员提供绿色通道和“无感通关"服务;探索实行便利的科研物资进出口政策,对特定行业和机构所需的物资实行目录备案制管理,推行“一次进境、分批清关"等柔性出入境管理模式;探索试行科技资金跨境流动政策,推行合作区内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出入境绿色通道;探索实行科技产业准入制度改革,建设新兴产业标准规则创新先行区,国内其他城市在新兴领域开展的先行先试政策自动适用于合作区,与香港共同合作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支持合作区内实行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规划、设计、建筑、教育、律师、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士可直接登记并提供专业服务。
此外,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还将探索在深港两地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的跨境转移;探索财政配套政策改革,借鉴港澳税务号码制度推行个人统一税码,在范围和风险严格可控下为科研人员提供与香港基本相当的税收条件;探索区际法治协作改革,支持香港国际仲裁院在合作区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或借鉴香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成熟的法律和政策;探索数据信息可控开放改革,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开辟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实现科研数据信息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市政协主席戴北方表示,现在河套地区的发展仍处于一个开端阶段,接下来市政协还将联合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等继续关注,继续调研,继续为河套地区的开发提出更好的意见建议,真正把河套地区打造成为落实“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一个特别合作区。
新闻推荐
台风来临前,何如检查南园街道上步码头。讯(记者吕薇)16日早上8时30分台风“山竹”的“先头部队”跟深圳轻轻打了个照面,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