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南山戏剧节闭幕大戏《欢乐颂》。
专题
9月29日晚,来自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先锋戏剧奖的获奖剧目———音乐喜剧《欢乐颂》作为闭幕大戏在南山实验剧场上演,欢声笑语贯穿全场也为第二届南山戏剧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个月来,一批世界级的戏剧团队联袂国内各地及深圳本土戏剧人,以20多个剧团携24部作品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全新的戏剧世界,无论是先锋话剧,还是创新演绎的红色题材,场场爆满的演出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用戏剧作品为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打造了独一无二的艺术标识,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别样的感动,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属于深圳本土的文化自信。
优秀文化土壤让本土戏剧人大胆逐梦
两年来,南山戏剧节收获了万千粉丝,这与南山这片城区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难以分离,正因这里勇于创新,对艺术充满包容的土壤,给予了本土戏剧与戏剧人迅速成长的空间。
从内因看,深圳大学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戏剧表演专业的大学,22年以来,为深圳培养了大批戏剧专业人才。他们当中有一大批人坚持“本土创业”,组建出一批优秀的民间戏剧团队,也走出了因地制宜的小剧场大题材、小制作大视野,极具辨识度和个性的现代化先锋城市话剧种群,撑起了南山“戏剧高地”的旗帜。
由深圳大学表演系2010级毕业生刘子源创办的荔枝青年剧团是深圳本土最早的戏剧团之一。刘子源坦言创建本土剧团并不是他毕业时的打算。但班主任的一句话打动了他。“她希望我们做剧团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个从事表演的机会,也让毕业后不再表演的师兄师姐们有一个表演的舞台,我也觉得这是一种责任,让年轻人看到深圳的原创力量,把本土的戏剧推广出去。”
南山戏剧人肩上担着大梁
今年的戏剧节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多的创新尝试,并且继续不遗余力地培养和扶持本土戏剧创作,在本土戏剧单元,多部脍炙人口的本土原创戏剧得到了市民的喜爱。此外,特别设置的大学生戏剧展演、企业戏剧展演、应用戏剧板块也邀请了多部原创作品登台亮相。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编剧、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戏剧家协会主席从容认为,南山区不仅是新时期高新科技发展的领跑者,是深圳大学等一众高校的驻在地,也应该也是各种艺术门类的高地。“市民对文化艺术的期望值很高,对于深圳这座城市而言,南山是发展戏剧艺术的沃土,南山戏剧人肩上担着这根大梁。”
以戏剧节为原点,本土戏剧艺术走向成熟
2018年的南山戏剧节已经落幕,但对于刘子源等一批深爱本土戏剧艺术的年轻人而言,戏剧节是一个原点,他们更期待看到的是属于南山、属于深圳的原创戏剧走向成熟与辉煌。
作为南山戏剧节的一线参与者,刘子源深刻感受到了两届戏剧节的变化,大众对于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演出场地与场次也在不断增加,虽然核心团队也从去年的4人增加至10人,但压力依旧不小。
有了前两届的成功,明年,大众对南山戏剧节的期望或许会更高。第三届南山戏剧节的策划即将启动,等待团队的是更大的挑战。
刘子源告诉记者,明年的南山戏剧节或许会增加卖票渠道,通过艺术与商业的结合,审视戏剧节的商业价值。此外,主办方有意从项目资金中划拨一部分给优秀导演、演员等团队定向创作、排演特约剧目。“我们希望借此激发本土戏剧的创作力,同时提供一个国内外戏剧在南山市场交融的窗口,这是对本土戏剧创作人才的一次激励,激励他们开阔眼界,能够洋为中用,创作出更具视野与张力的作品。最后引导出真正属于南山戏剧节的本土原创代表作,进一步推动属于南山的文化自信,让本土戏剧走向成熟。”
“南山戏剧的节目之前是微小的,但由此开始,形成自己的戏剧特点、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深圳市剧协副主席、南山区剧协主席、本届戏剧节总导演王维斌看来,南山戏剧节的诞生不仅给创作者们提供了培植本土戏剧特点的平台,也给了它们快速成长空间,未来,或许还将成为南山戏剧艺术走向成熟的见证者。
统筹:陈紫嫣文/图:陈紫嫣
制版:戴越林泳希王娟娟刘俊文
新闻推荐
市民促会理事、维吾尔族同胞古力巴哈尔·巴克:为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发挥优势贡献不一样的精彩
古力巴哈尔·巴克(中)及伙伴们为特区市民献上不一样精彩的民族舞蹈。古力巴哈尔·巴克(右)。深圳侨报记者谢青芸通讯员郭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