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朱洪波摄
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创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今年,坪山区委政法委成立了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为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坪山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成立之后,采取“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一方面为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关爱与疏导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热线电话、讲座沙龙课程、一对一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不仅减少了信访案件的发生,也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相应的心理支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幸福感。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成立
住在坪山的李女士因为与丈夫离婚后的财产分割问题,曾经多次上访并在街道办长期停留,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与生活。
获悉情况后,坪山区信访专案工作人员陪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近60次登门拜访,虽然有50多次被拒之门外,但专案工作人员和社区班子成员始终不气馁、不放弃,三年如一日,动以情、晓以理、明以法,最终信访人和其前夫被深深感动了,纠纷实现了重大突破,当事双方正式签协议结案,实现了案结事了、息访息诉。
在对李女士的心理疏导中,坪山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了介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李女士的心态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创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今年6月7日,“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正式揭牌。中心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值班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心理宣泄室、图书角、培训室等功能室(区),通过现场活动和咨询热线的方式,帮助民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惑、纾解情绪困扰,成为构建坪山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
坪山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采取深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团体辅导活动的方式,开展活动50余场,普及受众包括普通群众、社区矫正人员、政府单位工作人员等。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主题也是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针对性安排,如在群众中开展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相关主题讲座;为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情绪管理等相关主题讲座;在政府单位工作人员中,开展如何释放压力、如何更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等主题讲座。
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帮扶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心理健康建设不仅要在大的格局上覆盖广大人民的需求,还要针对特殊群体体现出专业性。”坪山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比如一些非理性上访人员,由于常年的非理性上访,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空巢老人、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可能会对生活失去信心,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是帮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并且能够更好地面对以后的生活,感受到爱与被爱,提升生活幸福感。
根据统计,自2018年3月份坪山区社会心理关爱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共接待个案27例以上,热线咨询4例以上,其中信访办转介个案5例以上,个案总服务人次达69人次以上。
“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中心社会功能的独特性,及时参与对特殊社会群体的人文关怀,为非理性上访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干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坪山区心理关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坪山区委政法委正着力搭建平台,全面铺开社会心理服务网络。通过建立由党政相关部门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横向工作系统,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区—工业园—企业”垂直工作机制,发挥区级枢纽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作用,依托各街道“一中心两平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力争到2020年实现6个街道、23个社区全覆盖,努力构建“双横双纵”立体化社会心理服务网络。
撰文:刘婷婷何宇南彭腾龙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余俊杰)近日,伴随着大型挖掘机的轰鸣声,坪山区绿梓大道一标B段(龙田段)已征房屋集中拆除行动正式打响,龙田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