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迎来高铁大客流。
高铁长龙穿越深圳CBD地下层。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9月23日正式通车,从深圳福田最快14分钟到达香港西九龙。福田高铁站成为香港联通内地的第一站,也成为粤港澳城际高铁网最瞩目的枢纽站。
十一黄金周广深港高铁福田站深港客流单日达到4万人次,加上地铁人流单日复合总客流达到14万人次。深港客流安全有序疏解,福田高铁站高效的通行疏解效率、良好的治安环境及站区所在的CBD城市会客厅的城市景观给深港客人留了良好的印象。今年福田区以高铁站开通为契机,迎接深港高铁动脉联动效应,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和社会治理,展示了良好的国际化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
护航亚洲最大地下列车站
福田火车站地处深圳市中心区,是我国第一座将高铁引入城市中心区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也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列车通行速度最快的地下列车站,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相当于21个足球场。福田站主要承担广州、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城际轨道客运,构建珠三角中心城市“半小时交通圈”,与6条地铁线路构成深圳中心区轨道网,每日将开行列车127对,北京、上海、武汉等省外16个城市的乘客均可乘坐高铁经由福田站到达香港,预计到2020年每日开行客车161对,年发送旅客1940万人,到2030年每日开行客车205对,年发送旅客2440万人。福田站自2015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以来,深圳市福田区切实履行属地职责,全面开展综合整治和应急演练,确保了福田站综合交通枢纽运营顺畅、治安良好、秩序稳定。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了两个月的调试后,以“辉煌新时代”为主题的深圳中心区灯光表演于9月28日晚正式登场,向世界展示深圳速度与城市品质的双重内涵。截至10月6日晚,莲花山顶和市民广场观赏区人流合计约112万人次,其中国庆当晚达到人流峰值,约21.8万人次。在灯光秀吸引的城市客流中,相当比例为乘坐广深港高铁而来的跨城客流。如何保证高铁客流和城市观光客有一个安全和谐的观赏环境,对福田区社会治安综合服务能力无疑是一场大考。
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福田区建立政府主导、综治协调、路地协作的治安防控体系,定期召开反恐处突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甄选深层次、有价值的预警性情报信息,遇有紧急突发事件或重要线索及时通报,对重要人流节点开展前瞻性研判。落实属地责任,成立福田片区综合整治协调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事)件,细化明确各方职责和指挥权移交等问题,通过扁平化指挥实现条块结合、灵敏机动的反恐处突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常态化演练机制。针对各类治安隐患和应急险情,定期组织公安、消防、卫生、媒体等部门进行合成演练,包含了反恐处突、消防处置、医疗救援、旅客疏散等科目,及时发现并解决反恐处突漏洞,切实提升实战能力。三是构建安全疏散系统。在福田站周边设立应急避难场所,确保站点区域内畅通的步行交通联系,建设简明清晰的紧急疏散指引系统,保障出入口空间的疏散能力。
最强大脑相伴高铁枢纽
国庆期间高铁客流高峰连续“爆棚”, 福田高铁站站内空间和周边节点的情景画面即时传输到站内大数据中心和福田智慧城市指挥中心,面对占满墙面大屏幕,站区空间的流动画面近在咫尺。中心同步汇聚动态数据和情景画面,实行看屏作战,随时发出应对指令。
今年8月开启的福田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为应急响应构建了一个城市之芯,也称之为城市治理的最强大脑。该中心打破了数据分散在各部门,基层人员无法得到跨部门数据支持,很难全面掌握情况,导致情况不清、底数不明的难题。福田区智慧城区覆盖高铁站,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包含实时监测、跟踪抓拍、图像处理、情报分析等功能的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互联互通、高度共享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可接入市区两级城市智慧系统,有效提升预警预防、应急指挥和侦查破案能力。
提升协同治理能力,确保车站治安秩序平稳。一是建立联勤联动机制。为解决站区治安防控警力分散、各自为战的突出问题,由高铁福田站综合管理办公室牵头,以联席会议、分设席位的形式,将有铁地之分、警种之别、互不隶属、职责不同的10支防控力量整合起来,构建“十位一体”联勤联动指挥中心,集中办公、集中研判、集中调度、集中保障,统一划分勤务区域,统一调度防控力量,统一明确巡防责任,形成了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管理上的联勤联动。二是加强综合治理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深化普法和应急防范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宣传普及度、知晓度,提升公众在大客流状态下遭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构建全球高端旅游目的地
高铁游客可置身541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云际观光层雄视深圳湾大景观,而华强北绵延1公里的地铁商业街每天分享商圈80万人次的巨大客流。高铁来了,福田大湾区时代的国际化商圈呼之欲出。 福田区对标曼哈顿+硅谷+新商业的模式重塑福田大商圈,未来福田将形成金融中心+创新园+消费中心+展示中心+旅游目的地的叠加式复合型国际化大商圈。福田区通过站城融合,站城联动,重点解决高度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型、高品质美好生活需求,打造服务粤港澳吸引全球客流的高端时尚消费中心、新商业体验中心、休闲旅游目的地。
提升交通疏解能力,让高铁游客对福田有更好的出行感受。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在福田站周边全覆盖式安装了一批24小时自动抓拍车辆违停的“违停球”,实时对违停行为进行查处。加大打击非法运营、违停、拉客仔、乱停乱靠等力度,严查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章案件。二是优化交通机制。针对节假日旅客出行量急剧增长,完善了福田站大客流协同机制,化解高峰时段“没车坐、打车难”的现象。加大出租车运力供应保障措施,强化出租车电召平台功能,完善客流密集信息发布预警机制,解决出租车营运市场“人等车”的问题。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在福田站主要出口和出租车区域入口位置分别设置公交服务咨询台,安排人员站岗,向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公交咨询服务,并将线路信息制作成展板,便于旅客查看。二是优化公共交通。增加福田站到深圳东部的公共交通联系,顺应“东进战略”开放建设与群众旅游的需求;规划开发由福田站始发的专题观光公交线路,盘活深圳旅游资源;开通以福田站为首末站的中心区环线,提高中心城区优质公共与商业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提升中心城区软实力
从CBD二层连廊到诗书礼乐四园工程,从高铁地铁美食节到围村风情季民俗游。福田区今年以广深港高铁开通为契机,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实现深圳中心商圈公共设施、智慧管理、消费环境、服务产品、品牌价值大整合大提升。该区通过“六大工程”“六大活动”“四大行动”,提升中心区硬实力和软实力,充分展示深圳国际化形象,打造国际化中心城市核心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撑中心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展示中心城区品牌形象。一是实施美化工程。对福田站一至三层地下空间进行再设计再美化再提升。借鉴美国纽约中央火车站的风格,面向全球进行设计和创意招标,加大文化装饰艺术装饰,让福田站地下空间更有人文氛围和经典气息。在福田站设立动态化展示空间,长期更新展示福田区产业、商业、旅游和文化品牌。二是实施绿化工程。对福田站周边1公里范围和2公里范围进行分层次绿化美化提升。对深南大道南北公园绿地进行主题化提升,通过连廊打通南北空中联系。对周边建筑物立面薄弱点进行“穿衣戴帽”和灯光夜景美化。构建地面公园绿地文化墙,展示城市城区文化形象和地方品牌。三是实施标识工程。完善福田站周边标识标牌系统,对福田站内所有标识标牌进行问卷抽查,对识别性导向性不强的标识进行再设计再提升。增加广场层和换乘厅导向标识,整改地下层导向标识,拆除误导性标识,所有标识设置准确规范的双语翻译。以新加坡等国际化城市为标杆,以点带面,逐步完善福田站周边城市标识系统,实现大厦名、路名、路牌和门牌的统一、规范、便民。
本版文/图 岭松 刘维
新闻推荐
在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总能看到点缀其中的一抹橙色。万家灯火时,风雨寒天中,都能寻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山竹”过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