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南园街道首个“红色驿站”揭牌。
秋日的深圳,早晚已经有了一丝凉意。滨河路以南,南华社区一栋栋老旧的居民楼里,住着不少高龄老人,白天儿女们上班,他们或去长者助餐食堂吃一顿营养餐,或有党员志愿者送饭上门,一顿午饭,暖心暖胃。
11月2日,福田区南园街道南华社区“红色驿站”揭牌。以此为中心,一系列服务群众的惠民之举全面铺开,“南园先锋”长者助餐食堂率先落地。今年以来,南园街道党工委强化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作用,将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着力构建“大党建”格局,打造“大融合、大稳定、大发展”党建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辖区空间全领域、基层工作全流程“两个全覆盖”。
那些带着饭菜香味的“红色驿站”,便是“大党建”的生动缩影。
服务群众是党建工作落脚点
南华社区位于福田区南园街道最南端,是典型的老旧住宅小区,现有户籍人口、常住居民、来深建设者超一万人。
“红色驿站”位于南华社区文化广场,精心布置了历史、国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打造红色文化主题阵地,定期开展家喻户晓的党建活动,让党建文化、国学文化、道德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广场一角,一条数十米的长廊也被巧妙利用起来,除了展示宣传的功能外,还是党员志愿服务、长者关爱、青少年教育等综合枢纽。小小驿站,一头是党和政府的关爱,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深入群众倾听民意,积极回应群众期待,提供精准化服务,解决群众的“第一难题”,是南园街道的工作法宝。南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志平多次强调:“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服务群众,要关注最需要服务的群众,解决他们的难事急事。”
南华社区党委书记梁少云注意到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较多,他们年岁已高,衣食住行都需要他人照顾。因此,筹划了许久的“南园先锋”长者助餐食堂为社区长者提供的午餐服务变得格外温暖:原价15元/份,由政府补贴7元,老人只需花费8元,就可以吃到营养、可口的午餐。对于无人照料、行动不便的失能、重病卧床等老年人,社区党委安排党员志愿者、义工、社工等为老人上门送餐,并以此为纽带,提供各类帮扶,使老人时刻感受到党的关心关爱。
民呼我应,民困我帮,把党建工作做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才能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今年81岁的庐老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退休后,一直住在南华社区,30多年来,庐老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巨变,也感受着社区家园的点滴变化。“长者助餐食堂不仅是吃饭这么简单,更是党和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没有忘了我们。”庐老称赞道。
创新党建厚植党的群众基础
在南园街道赤尾社区,党建工作重点则是根据学校、教育机构集中的特点,既着眼当下,又瞄准未来,将服务重点放在青少年儿童身上。
今年9月开始,每逢周五下午,赤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会邀请老师,通过讲故事、讨论、读书等方式,为孩子们讲党的精神、革命文化。“光辉的历程”党史故事会、“忆峥嵘岁月”经典咏流传、“党在我心中”少儿红歌汇、“不忘初心”红色电影周等系列活动,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们“幸福从哪里来”。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精神血脉,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长大后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林志平说。未来,南园街道将总结南华社区、赤尾社区试点经验,条件成熟后在街道辖区全面推广,覆盖“一老一少”重点人群,打造服务群众党建新品牌。
近日,福田区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区委书记吕玉印要求,全区上下要持之以恒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作为履行抓好服务群众主责的创新举措,南园街道将始终突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作用,坚持惠民政策由党组织宣传,惠民服务由党组织推动,惠民举措由党组织落实,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厚植党的群众基础。
(佟艳婷 罗俊旻 文/图)
新闻推荐
(记者刘娥)500名“阅跑”爱好者近日齐聚环境优美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开启了2018年第十九届深圳读书月“遇"荐"书跑”嘉年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