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活力的西安。
法士特车间。
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部确定建设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六个试点园区之一,西安高新区经过27年艰苦创业,各项指标跻身前列。
2017年,西安高新区实现GDP总值1224.9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8.8亿元,同比增长13%,占西安市经济总量的31%,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经济的重要支撑。
如今,西安高新区享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核心功能区三大“国字号”政策叠加,聚集了全球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在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道路上阔步前进。
两次创业
迈入高新区第一阵容
1991年夏天,西安高新区在西安的西南角悄然成立。第一代创业先驱按照“抓住大机遇、制定大思路、进行大策划、融通大资金、实施大开发、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全方位创新,走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主旋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
2003年3月1日,西安高新区再次掀起二次创业大潮。随着14项与二次创业相配套的政策适时出台,让“多元融资、组团开发、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的“双创”模式生机焕发。新型工业园、国际软件园、创业研发园、中心商务区、航空科技园五大功能园区比翼腾飞,吸引了美光、应用材料、三星、比亚迪、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世界著名企业纷纷进驻。
2014年,西安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拥有各类企业18000多家,数量居全国高新区第二;2015年9月,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内陆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2016年,营业收入达到13680亿元,迈入国家高新区的第一阵容。
西安高新区持续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优势产业集群,韩国三星、美国强生、美国通用电气GE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跟脚踏进,带动引领一批配套企业,形成了产业链企业簇群效应,大大提升了产业层次和国际影响力。
留住人才
营造宜居宜业生态池
作为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西安高新区自2005年以来,坚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工作,开启绿色通道,对前往高新区创业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提供最优保障。
目前,西安高新区内55万从业人员中博士硕士超过6.5万人,聚集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77人,共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56个,540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中1100多名创办企业超过900家,拥有外籍人员4600余人,其中外籍人才500余人,智力密集度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另外,外商投资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全球跨国企业超过100家。
随着三星、美光、奕斯伟等大项目落户,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设立万人研究院,阿里巴巴、腾讯、360等成立丝路总部,比亚迪、开沃、法士特等汽车相关项目落地,海航、京东等西北物流总部抢滩登陆,众多行业巨头争相布局西安高新区,为西安乃至陕西产业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
确定坐标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今年初,培育发展以大西安都市圈核心的《国家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4月26日,《西安高新区“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提出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陕西“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和“大西安”战略,以建设“创新之城、富强之城、美丽之城、时尚之城、幸福之城”为目标,助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必须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一流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一流的开放发展水平,聚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营造一流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环境。建好西安“首善区”,就要以“干就干最好、干就干第一”的标准,来明确目标、寻找坐标、确定指标。
从27年前的2.5平方公里起步,到目前已完成开发配套面积约80平方公里,西安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金融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在软件和服务外包、半导体、智能终端、军民融合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据统计,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累计注册企业7万余家。
定位“文化+”
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按照文化与科技、金融、贸易三融合的“文化+”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手机娱乐、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现代传媒、文化艺术等高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加大项目引进、培育规模以上企业、打造文化高地,使文化产业成为西安高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先后获批“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三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目前,西安高新区已聚集了易点天下、三人行传媒、荣信教育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产业已纳入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次创业
驶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西安高新区认真落实陕西省“三大经济”部署和西安市“聚焦三六九 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确定了“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暨 2018 年“八大攻坚行动”(项目落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金融创新、双创生态、城市品质、生态环境、从严治党)方案,强力引领高新区发展实现新突破。
数据显示,2018年1至7月,西安高新区实现全口径营业收入9063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16亿元,同比增长2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4.72亿元,同比增长23.5%;实际引进内资911.11亿元,同比增长109.8%;实际利用外资2.97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46%,占陕西省79.5%。
可以说,在三次创业中,西安高新区勇当尖兵、奋力拼搏,树起“六个新”作风建设标尺,即新目标:大干123,建好首善区;新节奏: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对标深圳市南山区,绘制了“大干123 建好首善区”战略施工图,推动“创新之城、富强之城、美丽之城、时尚之城、幸福之城”五城同建,加快建好大西安都市圈首善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先行区。(李瑶娜)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严珊珊通讯员姚荣廖颖)为促进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深化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