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提质新技术主题展”正式亮相会展中心2号馆。
昨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正式开幕,由深圳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包括中电建、中广核在内的共计17家单位(企业)组成的“治水提质新技术主题展”正式亮相会展中心2号馆,占地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的专题展区内,以科技主题展示了深圳市治水提质中采用的科技发展成果。
据悉,11月15日上午9时,深圳市水务局还将联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单位,在会展中心菊花厅首次共同举办水务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来自水务行业的专家学者,将就水务科技发展与应用情况展开共同探讨,助力科技水务的发展。
晶报记者 邓媛/文、图
治水提质前沿技术亮相高交会
今年的“治水提质新技术主题展”,旨在挖掘治水亮点,以科技助推深圳水环境治理破难题、上台阶、提档次。各参展单位各显神通,不仅全面展示了水净化、污水污泥处理、防洪排涝、治水材料设备等治水提质前沿技术和热点产品,还借助治水提质新技术及设备的展示、交易、交流平台,展现水务事业的发展前景及在绿色生活、绿色发展中的相关应用。
自2015年深圳市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以来,深圳水环境正逐年改善,2017年,深圳市水环境治理实现历史性转折,36条(45段)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实现不黑不臭。今年是治水提质攻坚的“大会战、大建设”之年,也是5年计划中任务最重、投入最大、工作最关键的一年,目前,深圳市正以精准持续用力,力争实现决战决胜。
治水新技术
酷炫又有趣
今年的主题展强调“新技术”,在中电建展区记者看到,茅洲河1号底泥厂对污染底泥进行系统处理后制成的环保产品,实现了对污染河流底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再利用。其自主研发的管道非开挖修复机器人,可代替人工完成对输水管道的检测、修复,还能有效减少施工占道和交通影响,未来可广泛应用于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来自深圳市清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在黑臭河道截污控源等方面具备优势,不仅拥有“低成本、高效率、简管理、优出水、少占地”特点,在对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效果方面,还可以与MBR相媲美。目前在建的深圳市观澜河口调蓄池初小雨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就采用了这项技术,该工程本月底前后将投入使用。
除了水污染治理,海绵城市技术运用,也是此次新技术展的亮点之一。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光纤传感海绵城市运维状况长期监测系统,可利用分布式集成传感设备,对海绵设施、项目及片区内开展稳定的数据采集,有效积累海绵城市典型措施技术参数,为海绵城市运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指导。
深圳市水务集团带来的新技术产品——自来水直饮智能安全卫士,对象主要是小区及家庭用水环境,它可通过用水水量、水质安全及运程控制等智能家居技术,实现用水信息“可读、可视、可控制”等功能,能明显增强居民用水感知,全面保障龙头水水质安全。该产品即将在盐田区的五十小区泵房内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记者吕薇杨飘通讯员邓雪婷)近日,由盐田区民政局、盐田团区委、盐田区教育局、盐田区卫计局共同主办,盐田区婚姻登记中心、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