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福田区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11月13日,福田区政协以“践行中轴提升战略,推进福田城市空间再提升”为主题召开专题协商会。区政协委员针对中轴线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
优化中轴产业布局
深圳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中轴提升战略,推动中部发展轴由福田通过广深港客专南联香港,由龙华、光明向北延伸”。深圳的中轴是福田区的发展轴,也是福田、南联、香港、北京、东莞以及广州的重要通道,特别是深港特别合作区以来,对福田区意义更加重大。
然而,深圳城市中部发展轴虽然早有规划,但目前只有福田中心区段建设进展比较突出。除了福田中心区段外南北两端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城市中轴尚未完全形成,中轴线地区未有效联动起来。同时,从中轴北部到南部的交通拥堵状况十分严重,对外通道潮汐交通特征明显,重点路段交通运行趋于饱和,主要通道及沿线节点高峰时段交通负荷很重。
面对中轴线发展瓶颈,区政协委员周万雄表示,应当建立中轴提升实施中的财政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方案,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制定中轴提升工程专项政策,以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各项提升工程。
同时他建议,应当以楼宇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和抓手,调整及优化中轴范围的产业布局,特别充分评估和利用城市更新项目和第三方物业综合整治项目,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以政府主导调整入驻企业,在招商引商企业的落地安排中要注重产业的集聚效应;要重视先进和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总部办公、研发、销售、服务等实体经济产业的布局,全面提升中轴范围的产业结构,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国际一流营商硬环境。“未雨绸缪谋划延伸至河套深港特别合作区的规划和发展方案,要在城市更新项目、产业定位和对外开放等各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与河套深港特别合作区融合发展。”
加快轨道公交设施建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和城市中轴核心的领头羊,福田区承载着南联香港、北接龙华和龙岗坂田等片区、辐射东莞的交通重任,其中轴交通通行特征非常明显。
在运行特征方面,中部轴线需求持续增长,高峰路段双向车流趋饱和,道路潮汐运行特征减弱现状中部轴线客运需求持续增长,高峰时段达17.5万人次/小时;高峰期中部轴线主要通道流量趋于饱和,早晚高峰进、出关车流相对均衡;与此同时,中轴线设施运能总体不足,高峰时段拥堵严重。
此外,位于福田区的两个口岸承担着深港两地通关重任,客流量大;穿行中轴线的广深港高铁承担香港、深圳与广州及北上大客流、长距离交通。
通勤出行需求空间高度集中,导致职住分离格局加剧:中部发展轴沿线新增建筑面积商业办公90%集中于福田中心区,住宅80%集中于龙华、坂田片区。
对于中轴线目前的交通状况,区政协委员王文合表示,应当坚持公交优先,加快推进中部轨道公交设施建设;《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觃划(2016-2030)》(征求意见稿)加快推进6号线、10号线及中部轴线轨道线路建设;加快推进中部新区大道-新彩通道、五和大道-皇岗路、坂雪岗大道-坂银通道快速公交通道建设。
同时优化路网布局,提升联系便捷性,缓解通道拥堵;为均衡路网布局,优先考虑在福龙路与皇岗路之间增加一条福田-龙华直接联系的新通道,加密路网。
此外,他提出,应当在现有轨道交通基础上,加快推进中部新区大道-新彩通道、五和大道-皇岗路、坂雪岗大道-坂银通道快速公交通道建设;优先考虑在福龙路与皇岗路之间增加一条福田-龙华直接联系的新通道,加密路网。
区政协委员张文华则建议,应打造公共、活力、开放、共享、特色的景观中轴。提出打造中轴线上更高、更具标识的、更丰富的城市天际线,将梅林山打造成深圳的中央公园且在它上面打造城市的精神标志———深圳塔,在中轴景观设计上融入“深圳精神”的IP等举措,打造深圳中轴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与影响力。
新闻推荐
日前,由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福田区福田街道文化站主办,福田区福田街道群众文化学会承办,福田区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