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教育局张基宏局长与正在学习卫星课程的学生互动交流。
科技中学创客团队再次惊艳高交会。
从2017年的“东方快车”到今年的“超级航母”,福田区科技中学科创作品已连续两年进入高交会。作为一所福田区公办中学,科技中学凭什么拿到如此珍贵的入场券?答案就在学校的科创课堂里。
“你可以一个人拿起一个卫星吗?”在福田区科技中学的卫星教室,同学们上了本学期第一节卫星课,王艳仪老师的提问让同学们跃跃欲试。原来,桌上那个很像电脑音箱的装置,就是一个微型卫星。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中认识卫星,运用头脑风暴,想出各种方案,并付诸实验,这种挑战的感觉,太棒了。
在福田区科技中学,卫星教室承担的不只是兴趣班或者社团课功能,而是全校性的科技创新课程。而教授该门课程的王艳仪也已经是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三代”科技老师。叶连翔校长表示,“在福田区科技中学,科技教育真正地让每个学生受益,因为我们不是组织几个孩子搞社团、搞竞赛,而是排入课表,人人必修,并且师资、课程质量、时间上都是有保障的。”
福田区科技中学为办学思路是“一体两翼”,其中“一体”为教育质量、“两翼”为办学特色:科技+艺体。如今,“一体”与“两翼”互促发展,成绩初显。本学年开学第一天,市教育局张基宏局长、区教育局田洪明局长率队专门到学校视察,高度肯定学校取得的办学业绩,鼓励学校再接再厉,办得更好。
创新教育课程化
学生人人参与
福田区科技中学的前身是原福田区景秀中学。原景秀中学从1996年起,在全市率先开展了以创新思维为先导,激发创意并上升为创造的创新教育。20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创新大赛中,共获得400余个奖项,十多个国家专利。学校获广东省教育厅和科技厅颁发的“广东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深圳市教育局颁发的“深圳市素质教育(科技)特色学校”和“深圳市首批创客实践基地”等众多荣誉。
与一般科技特色学校不同的是,福田区科技中学的科技教育不是“小众教育”,而是创新教育课程化,学生人人受益。学校的科技教育教师不是一两个,而是涉及多学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获奖的教师就有科技、信息、生物、物理、化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等学科。
目前,科技中学科技创新教育师资团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这个团队由广东省2017年“十佳科技辅导员”金哲带领,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为主要骨干,科技教师立足于校内教师的培养转岗,历任科技教育学带头人都是从校内教师选拔培养的。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可满足科技教育的基本需要。更加重要的是,学校与高校合作,从科技教育强校聘请了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加盟学校科技教育。此外,学校还从深圳众多的高科技企业聘请科技人进入校园承担学校教师无法承担的教学工作。如两院院士、科技公司科研人员等。同时聘任深交所上市公司银之杰总裁李军出任科技中学首任科技副校长。
有了强大师资力量的加持,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开发和实施了一系列课程,主要有全体学生必修的《学会创新》(STEM)课程提升(3.0版本)、航天航空课程、科技强国课程,多学科教学内容与STEM理念融合课程等等。其中,校本《学会创新》课程在初一开设,每周一节,全体学生必修,实施考核制度。此外,学校将一些科技创新内容融入国家和地方课程。如将机器人编程融入《信息技术课》,将创新教学内容与美术、生物等学科融合。
教育质量过硬
中考成绩位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化科技特色的过程中,福田区科技中学的教学质量保持稳定。在2018年1月全区教学监测中,学校各年级成绩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升。2018年深圳中考和会考中,科技中学初三毕业生400分(总分460分)以上考生100多人,约占考生总数的30%。而深圳市民高度关注的公办高中录取率达75%(全市仅47%)。生物地理会考A+达15%(全市仅5%)。2018年,深圳市公办高中前列红岭中学(集团)高中部高一新生中,科技中学毕业生人数位列前四。
一流弟子的锻造离不开超一流的教师团队来培养,这里有五名“福田优秀园丁”、十多名省市级名师荣誉称号获得者,还有全国优秀教师谭琳老师、中国历史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王佑军老师等大批名师。尤为可喜的是有一大批年青的骨干老师紧跟其上,如彭立志、袁亚波、李现辉等老师,他们带领年级团队勇创佳绩,所在科组先后获评区、市、省优秀教研组;所在学科的中考成绩A+超过15%。
“一体”是学校以国家课程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两翼”是办学特色,“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真正实现了人的协同发展,叶连翔校长认为两者是相得益彰的:“给学生一个学习和放飞创新思维的空间,是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的。”
他表示,从心理学上看,我校是初级中学,学生年龄在12-15周年,正在处于青年期、逆反期。这个时期学生从少年向成年过渡阶段,由于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增强,因而表现出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但是,其增强的旺盛精力和动机需要跟能力发展的水平往往不相适应。学校、社会应该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活动。科技中学众多的创新空间、创新课程,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想法得到比较好的引导和转化,帮助学生度过这个重要时期。
22年打造创新教育
特色课程具有推广价值
福田科技中学坚持了22年的创新教育,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截至2018年10月,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宁夏、辽宁和广东省内的广州、佛山、珠海、肇庆、汕尾都组织教育考察团前来福田区科技中学参观交流。香港教联会主席和香港大学、城市大学、岭南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参观后都对科技中学的办学给予高度的评价,并希望与香港的学校进行深度的合作。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教育发达地区的同行的到来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信和动力。
美国纽约州首席信息官、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中美教育交流中心组织美国同行、美国两所“一流”的“蓝带”中小学到校交流,给予学校的特色教育予以高度的评价。
科技中学成为深圳基础教育的亮丽窗口。科技中学目前在全国有较强的影响力,除了本校历任校长及全体教师团队的坚持与开拓外,更多的嘉宾关注的是看到学校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设施和福田区政府雄厚的财力支持,他们觉得难以复制。
但纵观福田区科技中学的特色培育、建设历程,叶连翔认为学校的经验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历任校长对科技特色的坚持,1996年至今历任校长的高度重视,而不是“一任一个特色”。
在22年的时间里,福田区科技中学经历了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活动的探索、课程评价、课程的拓展和完善等阶段。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生命力,“学会创新”的课堂已成为福科中学生最快乐的课堂,“学会创新”的活动已成为福科中学生最喜爱的活动。
统筹:贺如妍
文/图:贺如妍谢桂梅
制版:李斌章玲
王娟娟杨润贤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方壮芳)11月26日,以“如何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为主题的福田区政协委员社区论坛第49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