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障房小区———龙悦居四期。
●候选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案例提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努力让全体市民住有所居。
●案例评点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解决好新时代各类群体的住房问题(包括户籍中低收入居民、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行业人员、先进制造业职工等群体,广大“夹心层”和人才)。深圳市住建局率全国之先启动的这轮住房制度改革,将给深圳未来的住房供应体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不但将有效解决当下社会住房矛盾,更明确了面向未来18年的住房发展目标,尤其是提出到2035年,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的规划目标,不仅将让深圳成为国家新一轮住房制度的“探路人”,更是满足市民实实在在的住房需求的“圆梦人”。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对于深圳人而言,想要实现后半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近年来,深圳人口持续净流入,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较快,住房供需不平衡,住房结构不合理,住房保障不充分。在此背景下,深圳市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着力构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市民住有所居,努力为深圳走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最前列提供更有力支撑。
从再一次率先在全国启动新一轮“房改”,立下到2035年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70万套的“军令状”,到超额完成年度棚改任务,从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再到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强化建设科技引领,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深圳在住房和建设领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是为了成绩的奖杯,还是为了百姓的口碑?或许对住建工作者而言,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事,用深圳市住建局官方微信平台的话来说,“千方百计,为了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率先破题,启动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
2018年的深圳,在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上又浓墨重彩地写下了领全国之先的新一笔。
6月4日,在深圳市住建局举办的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新闻通报会上,首次公布了《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让深圳再次成为全国的舆论关注中心。经过意见征求和持续完善,时至8月,《意见》正式印发,此次改革被外界称为“继98房改之后,迎来的‘二次房改’”。
“着力构建市场商品住房占40%、政策性支持住房(包括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占40%、公共租赁住房占20%的供应结构,加快构成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这则由深圳市住建局牵头起草的《意见》,将给深圳未来的住房供应体系带来深远的影响。依据住房新政,深圳从2018到2035年,将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政策性支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同时,近期还将加快修订和制定《深圳市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和管理办法》《深圳市人才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办法》等3个办法,全面加快改革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构建完整的“1+3+N”的住房新政体系。
来了就是深圳人,可来了不一定就能轻松拥有“深圳家”。此轮深圳再次启动房改,提出建设筹集100万套政策性支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对民生而言,圆的是能在这座一线大都市的“安居梦”。然而对于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深圳而言,要完成这一任务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为进一步推动住房建设筹集工作提速提质,深圳市住建局在2018年印发了《2018-2020年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计划开工及筹集任务分解方案》,量身打造了一套近期的“住房建设攻略”。根据建设安排,深圳市当前规模最大的公共住房项目———光明长圳项目建设正在全面加快推进,将打造公共住房项目的标杆和示范;适合深圳实际的TOD大型安居社区这一建设筹集渠道,也在积极探索和推进之中。据深圳市住建局统计,1-10月,全市共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5.8万套,供应2.0万套,预计全年将建设筹集9.5万套、供应4.6万套,可顺利完成全年任务(建设筹集8万套、供应4.6万套)。
多措并举,为深圳人圆梦“安居”
与此同时,深圳市住建局还起草并由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圳特有的棚改实施模式,即“各区政府主导+人才住房专营机构为主+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深圳市住建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共计7890套、基本建成1242套,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深圳棚改任务(开工7636套、基本建成1242套)。备受关注的鹿丹村改造工程已顺利建成入伙,福田区华富村等一批老旧小区棚改也在加快推进中。
此外,2017年底上线试运行的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在2018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现已搭建起“交易”“服务”“监管”三大板块,实现房源筹集、信息验真、服务汇集、智能监管等十大功能,并整合了居住证在线办理、住房公积金在线提取等公共服务。在为该平台建设及后续运营提供制度护航的《深圳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暂行)》中,深圳建立起了住房租赁核验制度,规范了平台的运行与管理。目前入库各类房源约22万套,纳管租赁交易合同超过14万份。
一直走在全国先列的深圳住房公积金服务,也在2018年取得了新突破。深圳在全国首次推出住房公积金账户线上直接关联银行卡服务、在线签订自助办理服务协议,进一步简化住房公积金业务办理材料和流程,16项服务事项被纳入全市首批“不见面审批”清单,变更还贷委托提取顺序等3项业务在线办理实现“零跑路”……深圳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正变得更便捷、更智能。2018年,深圳预计全年将新增开户单位将达4.9万户、开户个人149万人、归集资金630亿元、发放贷款240亿元,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精工细造,打造深圳规划建设的“城市精品”
建筑,是一座城市有形的灵魂,是城市气质、文化、格调和生活的载体,也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深圳应当用怎样的高质量规划建设彰显城市气质,用怎样的城市精品诉说城市精神?2018年,深圳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
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的开发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在这一年紧锣密鼓地推进。召开了深超总基地城市设计优化国际工作坊,全面推行总设计师负责制,完成了总设计师及其团队招标工作……这座对深圳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有着标杆意义的“巅峰之作”即将迎来“爆发期”。
在建筑市场综合改革方面,按照“深圳90”的改革部署,深圳市住建局顺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实行施工图联合审查,极大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深化“评定分离”招投标制度改革,落实“招标人负责制”,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的规定》等制度,从招投标环节遏制转包挂靠、治理小散招标混乱。
另一方面,深圳的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将让这座城市更加低碳绿色、宜居宜业。据深圳市住建局统计,2018年深圳预计新增绿色建筑1600万平方米,累计超过8900万平方米,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新增装配式建筑300万平方米,累计超过1200万平方米。
同时,在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置方面,深圳也通过大力推动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同步实施房屋拆除工程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式,实现全年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量约950万吨的成绩,同比增长近60%,初步实现了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
统筹:孙雅茜
文:孙雅茜雷湘君王婷
图:孙雅茜
制版:柯晓明尹洁琳王娟娟刘俊文
新闻推荐
12月12日上午,福田区安监局联合多部门在福田乐安居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12月12日上午,为贯彻落实市、区领导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