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南山区的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在这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流中,南山区已蝶变为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海滨新城;伴随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经济发展跃居全国区(县)前列。
40年光阴似箭,40年万象更新。历史进步的印记,常常在回望与比较中更加明晰。如果把改革开放40年浓缩成一首壮丽诗篇,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题眼”。40年来,南山区的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南山区的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切实发挥了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1
民生福利变化:支出占区财政80%以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历年来,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山区发展为民、发展惠民,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让80%以上的区财政支出保驾护航,用于支持济困助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配套等事业。如2012年,南山区投入79.8亿元用于民生福利;2013年则投入97.4亿元用于民生领域;2014年,南山民计民生投入达110.6亿元;2015年,南山区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71.7亿元;2016年,南山区九大民生类支出累计完成188.6亿元;2017年,南山区九大类民生支出增加到196.7亿元,保质保量完成20件民生实事和1779件民生微实事。
民生微实事作为南山区2016年开始启动的重点工作,每年由区财政安排1亿多元专项资金,让传统的“政府配餐”变成“百姓点菜”,让微实事撬动“大民生”。3年来,南山区共投入3.7亿元,解决了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6248件。小区废置空地“变身”为休闲小公园、解决居民晒衣晒被难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实施关爱老人送餐服务……一件件民生微实事,看似很“小”,却成就了群众大福利,也让群众可以切身体会到幸福感、获得感。
2
医疗卫生变化:优质医疗资源云集南山
5月2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南山肿瘤中心在南山区人民医院正式开诊,南山区肿瘤防控中心同步揭牌成立。从此,南山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肿瘤“国家队”的高水平服务。这一消息,对于家住蛇口的饶女士来说,真是个大福音。饶女士患有肺部肿瘤,此前她一直要到广州或者上海就医,2017年位于龙岗区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开诊,让她缩短了就医距离,而到2018年,饶女士只要花20分钟就能从家前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简称“南山医院”)就诊,看大病难成为历史。
医疗卫生曾是南山区的民生短板,因此南山区坚持民生优先,坚持问题导向,以构建“卫生强区”和“健康南山”为目标,努力创新服务管理,缩短差距,坚持扩容增量,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近年来,南山区推进了南山医院改扩建工程、西丽人民医院扩建、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蛇口人民医院旧楼改造工程、区慢病院改扩建项目等项目;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即引进名医、与名院士合作、鼓励社会办名诊所,现已与湖北武汉协和医院、湖南湘雅二院等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吸引维世达胜凯多家连锁诊所入驻南山区;启动区校合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区中医院,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共建西丽人民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共建区妇保院;在全区101个社区设立社康中心,实现“10分钟就医圈”。
最令市民欣喜的是一批优质医院纷纷落户南山。2017年,两所市属三甲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和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的启用,宣告南山没有市级医院的历史结束。今年12月12日,太子湾国际医院项目在蛇口奠基,让南山人今后将享受到精细化、国际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3
教育发展变化:集团化办学经验辐射全国
4月2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南山区义务质量全省第一,多项指数领先全国。自2013年南山区提出“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以来,教育的“南山质量”成为南山区的闪亮名片,成绩一路飘红。
特别是“新学校一开学就要成为好学校”的目标,为南山区教育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通过加大对新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高端教育装备购置的保障力度,选拔经验丰富、富有激情的校长到新建学校任校长,并选配优秀教学、管理队伍等,让每一所新学校软硬件设施从一开始就处于领跑地位。同时,导入南科大、中科先进院、深圳中学等品牌,以及推进集团化办学,让全区形成了5个基础教育集团、1个职业教育集团,38所学校实行集团化、联盟式办学,学生达5万多人,集团化学校的学位覆盖率达到55%,惠及一半南山学子。目前,70多所各具特色的中小学分布全区,实现了居民出门两公里范围有一所中学,一公里范围内有一所小学。
近3年来,南山区教育投入大幅增长,由2016年的42.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65.6亿元,每年教育投入约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5。南山区港湾小学、南科大实验小学、文理实验学校、园丁学校、香山里小学、科华学校等20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陆续投入使用,均实现“办一所优一所”目标,提供了两万余个优质学位。
从2017年的成绩来看,南山区教育发展成果丰硕。南山区中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市,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所有指标成绩居全市第一,集团化办学“南山经验”辐射全国,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区”和“广东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集体”等。
4
文体事业变化:众多品牌“福利”不断润民心
“南方有座山,一张青春的脸,山下有个湾,无数寻梦的眼……”今年12月,南山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创作推出的时代歌曲《南方有座山》MV亮相央视音乐频道,以优美的曲调、婉转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诠释了南山区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
南山区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导向,大胆探索推进文化体育的体制机制创新,立足市民文体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奉献了一场场公益文体“大餐”。南山区率先对在辖区注册的企业和社会团体在辖区举行公益性演出、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实行政府资助,激发了社会及团体共同参与南山公益文化、体育活动建设的热情,目前全区的文艺社团壮大到400多个,成为南山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投入和培育,南山区已经形成十多个文化体育品牌活动。“南山流行音乐节”、南山戏剧节、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中英斯诺克明星挑战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亚洲杯、南山半程马拉松、全国大众跆拳道系列赛总决赛、国家杯电子竞技大赛全球总决赛、中国体育舞蹈公开系列赛总决赛等构成南山区“城市名片”的内容。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已连续在南山区举办两届,为两岸青少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目前,南山区已着手调研编制《南山棒球运动发展实施方案》,努力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棒球之区”。
据统计,今年南山区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900余场,其中各类文艺演出600场、美术及摄影展览100场,文创设计互动活动200余场;举行全民健身活动166场,举办国家级或以上的赛事有10项。
近年来,南山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形式风格多样,从当代流行到传统民俗,从广场到剧场,满足辖区居民各种需求。据统计,受惠居民达到1000万人次,还积极购买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保证辖区每一个居民家门口都能平等地享受文体艺术的福利,成为民生画卷中生动传神的“点睛之笔”。
(马琳洁 曾贤平 贺瀚之 刘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玉珂通讯员金咏红)12月20日至21日,为期两天的全国电影课第十次研讨会在南山区西丽小学举行,会上成立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