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腾飞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深圳南山区,是拥有近1700年历史深港历史的起点,历经千百年沧桑巨变,1979年,南山蛇口打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发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沉寂了数百年的小渔村就此开始新一轮腾飞。
科技创新赋予了南山这片土地新的灵魂,一跃成为广东省经济第一强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在这里落地、惠及千家万户,百姓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发展
为百姓优质生活提供保障
40年前,南山赶上了时代发展的浪潮,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发展的“样本”,如今的南山站在新历史起点上,不仅拥有“特区+湾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而且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要地,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节点,在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南方有座山,一张青春的脸;山下有个湾,无数寻梦的眼……”正如这首再度让全国百姓认识南山区的《南方有座山》中唱到的那样,南山这片热土从来就不乏寻梦的双眼。
上个世纪7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微波山下激荡,在第一批改革开放引路人的带领下,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逐渐明晰,1990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市南山区,近三十年改革浪潮激荡,谁能料想这个原本GDP不足千万元、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小镇,如今成为外界口中的广东经济第一强区,更是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南山实现生产总值4601.5亿元,增速9.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1/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82%;新兴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贡献率达80%;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新增国家、省、市级创新载体48个,总数达到941个,占深圳全市60%。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于民。近年来,南山区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区财政80%以上的支出,投向了民生领域,将发展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当前,南山正对标最高标准,以“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推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建设,并通过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补齐短板,让居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远的将来,一座满足居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代化宜居之城即将展现。
补齐民生短板
擦亮教育医疗“金字招牌”
在南山这片享誉全国的改革热土之上,除了飞速发展的经济,教育与医疗事业也紧跟步伐同步崛起。从2010年起,南山区就编制发布《南山区社会建设标准体系》、《南山区和谐社会建设发展指数》,为城区教育、卫生、环境建设的发展指明方向。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南山区义务教育质量在广东省排名第一,部分指标与北京持平。如今的南山教育在实现高位优质的基础上实现了南北均衡、公办民办均衡、老校新校均衡,不仅是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区、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更是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2013年以来,南山全面实施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南山教育的均衡优质创新发展。为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南山区不断加大投入,公共教育财政经费从2017年的55.23亿元增加到今年的65.6亿元。通过实施北部片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22所学校教育质量,先后成立6个基础教育集团,实现全区集团学校覆盖公办学校45%、学生总数58%,更将南山经验推向全国。在全省率先探索成立区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育创建20所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达215个,教师队伍建设已从早年“引进人才为主”发展到“自主培养为主”,在这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带领下,2018年高考,南山重点率、本科率继续保持全市各区第一。
与教育一样,医疗发展也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为补齐居民“看病难”这一民生短板,近年来,南山以构建“卫生强区”和“健康南山”为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先后落实西丽医院扩建、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蛇口医院旧楼改造工程、区慢病院改扩建等项目,并实施了建区以来最大民生投入单项———南山医院改扩建工程;此外,通过101个社康中心打造了10分钟就医圈,并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来自医疗“国家队”的优质服务。
为了给片区输送医学人才,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南山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医学院合作,不仅如此,南山区还通过借力“外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合作建设南山肿瘤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共建西丽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约共建区妇幼保健院等。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打造“南山样板”
12月19日,南山区民生大超市正式启动,以民生微实事为切入点,实现民生需求的提议、审议、监督线上操作,推动相应的服务在线下兑现,这意味着居民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到最具“南山味道、南山特点”的民生服务。
从2016年起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以来,南山区先后投入3.7亿元,实施项目超过4000个,为更好地规范民生微实事的实施,南山区先后出台了多个配套政策性文件,为民生微实事项目开展搭建科学、完整的政策体系。
为了真正实现“百姓点菜、政府买单”,南山区尝试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拓宽民生微实事项目来源。从2017年开始,南山区“智慧民生”微实事大赛正式启动,通过“居民提、群众议、社区决”的民主决策机制,遴选出一批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性强、能够解决社区居民生活“痛点”的项目,实现“政府配菜”向“百姓点菜”转变,有效打通了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了确保微实事项目落实到位,区人大还专门组建了民生微实事监督组。
民生大超市的诞生,是南山区让多元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持续增进南山百姓的民生福祉一个重要尝试,也是南山区践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最前列的体现之一。
早在2008年,南山便率先提出建立“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进一步加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社区多元主体为依托,多元互动、多主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在社区里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了深化“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模式,南山跟进出台社区工作人员分类改革配套方案,实行“格长”制把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并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群众。
以百姓需求优先,越来越多以党建引领、科技惠民的社会治理创新的“南山样板”已成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标杆。
颜值与内涵兼备
文体事业与生态发展再添新名片
南山四十年来的发展变化,除了展现在一份份精彩的经济“成绩单”上,“高颜值”的城区环境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构成了南山独特的城区魅力。
去年5月,深圳湾“万鱼翻腾”的景观走红网络,2018年春节期间,“万鸟齐飞”的画面又引得全国啧啧称奇。这两年,深圳美景频现,让南山在创新之都、中国硅谷、广东经济第一区之后,又多了一个标签———“粤港澳大湾区最美都市海岸线”。
今年9月,继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深圳人才公园之后,南山的第三张靓丽名片———大沙河生态长廊两公里景观示范段试行开放,作为全市最美的景观河、最大的滨水慢行系统,在这个号称风景堪比法国塞纳河畔的网红公园内,市民可以一睹全市最美的景观河、最大的滨水慢行系统的风貌,感受绿树成荫、鸟语蝉鸣的生态美景,未来,南山还将建成全长13.7公里、总建设面积85万平方米的大沙河生态景观长廊,并连通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深圳人才公园,形成中国南海之滨最靓丽的城市“项链”。
一直以来,南山区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美丽南山”这幅精彩的生态图景背后,是南山对生态保护的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现场陈述评审连续两年位列全市各区第一;公园总数约133个,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园;治水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沙河提前3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将建成深圳的“塞纳河”,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288宗建筑处置工作提前完成;“脏乱差”的城中村变得更加干净、有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美丽南山建设上不遗余力,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宜业的环境。”正如南山区委书记王强所言,南山的美不仅体现在优美的城区环境上,更体现在这座城区的文化内涵上。
2018新年伊始,由青年歌唱家谭维维和深圳交响乐团联袂打造的“2018南山新年音乐会”让南山受到全球瞩目,今年以来,南山共举办900余场公共文化活动,10项以上的国家级或以上的赛事,在深化基层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南山区,是深圳的文物古迹重点区域,近年来,南山大力落实“文化立区”战略,进一步加快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将南头古城打造成具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圳时代特色的特色文化街区,还打造南山文体中心、南山博物馆等其他文化设施成为一批文化新地标,培育了包括南山半程马拉松、南山流行音乐节、南山国际山地电影节等十多个文艺品牌活动,“文化南山”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9月28日以来,深圳湾畔每夜上演的灯光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观赏,“生态南山”、“欢乐南山”、“人文南山”、“科技南山”、“祝福祖国”五个篇章表演,不仅展示了这座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区最美的夜景,更全方位展示了南山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瞩目成就。
统筹:陈紫嫣图:赵炎雄
文:陈紫嫣贺瀚之刘振
制版:陈欣章玲刘艳兰黄永文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曾贤平)近日上午,由南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主办的2018年“查违为民护土有责”大型宣传日活动在南山文体中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