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港港区一角。
▲盐田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畅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盐田港区夜景。
近日,盐田区喜报传来,盐田港区被广东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推荐评选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目前已公示完毕。相信不久,盐田区将在和谐劳动关系领域再次摘下国家级殊荣。
2015年初,中央10号文件下发,鼓励地方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区建设。为此,盐田区主动作为、抢抓机遇,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改革成果应运而生:成立全国第一家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全国首个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揭牌、获评深圳第一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和谐劳动关系,正在成为新时代盐田的金字招牌。
一直以来,盐田建机制、定标准、创模式,深入贯彻“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初步形成了劳动关系现代化治理格局。2017年,盐田区劳资纠纷来访、集体访、仲裁案件、投诉举报数量分别同比下降35%、15%、58.7%和30.8%,连续第三年创造历史新低。
在省市共建的基础上,站在改革最前沿的盐田,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和谐劳动关系改革?“我们将继续创造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智慧,努力把盐田打造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先行示范区,进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在劳动关系领域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党的引领:顶层设计指导劳动关系改革新方向
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下发,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区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作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区,盐田区抢抓机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并主动争取国家、省、市人社部门的支持,快速启动了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
2015年,市人社局和盐田区政府联合印发《省市共建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方案》,以围绕一条主线,创立三大品牌,打造五大特色,突出十个重点为主要内容(即“13510”),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工作框架确定后,盐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集全区之智、聚全区之力推动综合试验区建设。”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5年开始,盐田连续四年将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纳入区委重点改革项目。
注重多元共治:协同劳动开创社会关系治理新格局
2015年,为有效破解劳资双方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的难题,盐田区推动辖区内盐田国际、周大福、华大基因、大百汇、安迅物流等43家各行业的龙头企业作为发起人,全国首创成立了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
以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打造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着“润滑剂”和“连心桥”的作用。如针对盐田区物流企业多、劳动关系管理难问题,区促进协会与市拖车运输协会开展了联创共建活动,协商确定行业最低工资、工资指导价位等标准,推行先行调解和联合调解等行业劳资纠纷调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盐田还将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作为传播和谐劳动关系文化的主阵地,推动其建立健全网站、期刊、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打造“互联网+和谐劳动关系文化”传播体系,大力弘扬法治文化、诚信文化和同心文化。
多元共治,是盐田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创建的最大特色。在几年的实践中,盐田区逐步形成了“城区+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的4级联创共建模式。“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需要党委政府主导推动,但也不能"包打天下",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同样是劳动关系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社区创建层面,盐田区以发挥社区在劳动关系管理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核心,探索建立“五个一”模式,即一家和谐劳动关系服务站、一名和谐使者、一名信息采集员、一名法律顾问、一所职工学堂的基层劳动关系管理服务新模式,促进就业环境整体提升。
“五个一”中的和谐使者,来自于2017年启动的“和谐劳动关系使者行动”。为提高企业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盐田区从不同的群体中,选聘了示范性、行业性、区域性和专业性四个类别的和谐使者,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快乐工作,并帮助其化解劳资纠纷,更好保障劳动者权益。
在劳动争议调解方面,社会力量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了解,盐田区启动劳动争议调解改革,具体调解从行政调解为主转向专业化社会化调解为主,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培育一家专业化的枢纽型社会调解组织,整合各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建立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化调解员队伍,90%以上的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方式化解。
突出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劳动关系协调新机制
经过多年发展,盐田区产业特色十分鲜明,形成了以港口物流、黄金珠宝、旅游文化、高新技术四大产业和综合保税区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异。不同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劳动用工特点、劳动关系主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核心要素也不同,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有所不同。”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的劳动关系特点,盐田区探索建立了五大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在综合保税区,注重分类指导,加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机制建设;在港口产业链,注重协商共决,加强重点领域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建设;在旅游休闲带,注重灵活多元,加强行业用工管理规范化建设;在黄金珠宝产业走廊,注重职业发展,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设;在生物基因产业基地,注重激励保障,加强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建设。
以综合保税区为例,当前保税区正在加速转型升级,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促进企业平稳转型。盐田区同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保税区劳动关系研究,组织编写了《综合保税区企业转型升级分类指导手册》,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同时,委托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加强对园区企业的服务指导,免费提供劳动法律知识培训,帮助转型升级企业依法制定员工安置方案。
针对保税区内劳动关系状况不同的企业,盐田区因企施策、分类指导,助力劳资双方互信互助,平息纠纷。对于重大隐患企业,适时介入,搭建平台;对于新入园企业,建立守法承诺制度,引导规范入园;对于转型企业,引导劳资双方依法履行、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帮助平稳转型;对于搬迁解散企业,督促企业主动加强同职工的沟通协商,依法做好分流安置工作,保障企业有序退出,确保劳资关系和谐健康、平稳可控。
而在黄金珠宝行业,盐田区则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畅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以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为核心,成功开发起版、执模、压光、车花、制手环的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大纲,在全国首次建立了系统的黄金珠宝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连续承办了2015、2016年两届市级重要技能竞赛——深圳市黄金珠宝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及深圳首届面向全国选拔“工匠之星”技能大赛。
盐田区还充分考虑到港口物流业劳动争议绝大多数为小额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改革,在盐田街道设立了小额简易仲裁庭。这也是全国第一家派出到街道的小额简易仲裁庭,以“快、简、廉”(快速、简易、低成本)为特点,不仅方便了企业和员工,同时也大大缩减了小额劳资纠纷调解时间。
打造制度优势:指标导向探索劳动关系建设新标准
作为综合试验区,盐田的探索承担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和智慧的使命。从盐田探索,到盐田质量、盐田标准,几年来,盐田用一系列系统的制度成果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了示范作用。
2015年底,为科学指引、客观评价和精准推动综合试验区建设,盐田区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并于2016年运用指标体系对全区劳动关系状况进行试评估。评估显示,全区整体劳动关系得分为84.3分,在企业劳动关系规范管理、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较有成效。
在上级人社部门的关注和指导下,2017年3月,盐田区完成了指标体系修订工作。据了解,新的指标体系共有四个维度和31个核心要素,前三个维度主要是从客观方面评估劳动关系,第四个维度关注的则是劳资双方的满意度。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了劳动关系的各项影响因素。通过发挥指标体系的评估和指引功能,盐田区将这一体系应用为测量劳动关系状态的度量尺和推进工作的指挥棒,将劳动关系工作科学纳入了政府考核体系。2017年,盐田区劳动关系基础指标得分稳步提升为87.5分。
在激发企业主体参与治理方面,盐田区同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激励制度。如研究制定《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科学指引和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评选办法》,委托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参与创建评选活动的组织发动、专业指导和评选复核,推动创建评选活动专业化常态化开展;研究制定《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奖励办法》,由区政府对先进企业进行重奖,并在人才引进、保障性住房分配、企业融资服务等方面建立配套激励措施。
“我们形成的制度性成果是全方位的,包括了评价体系、治理方式、指导办法等等,从认识到实践层面系统提升了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盐田区先后研究制定了《盐田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黄金珠宝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省市共建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方案》《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评选办法》《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奖励办法》《盐田区劳资纠纷分类处置预案》等一整套政策、措施、意见和办法,为提升劳动关系现代化治理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深化源头治理:供给改革开辟劳动关系服务新天地
在经历了三年综合试验区的创建之后,今年以来,盐田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作为下一步深化劳动关系改革的着力点。
对盐田来说,“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概念的提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构建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仅要建立劳资纠纷的预警、处置、调解化解体系,更需要回归源头治理,以产品式的精准服务引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在前期的综合试验区创建过程中,盐田区实践的很多做法实际上都已经融入了精准服务的思维和理念,为新阶段的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去年十二月底开始,经过多方研讨修订,盐田区最终形成了《盐田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称,盐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未来将在各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深化改革,寻求突破。《方案》还提出了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拳头产品”等七大改革任务。
今年5月18日,盐田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这也是全国首个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据了解,该中心整合了盐田区人力局内部的就业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人才引进、职业培训、劳动关系协调等公共服务资源,将为辖区企业和职工提供产品式的基础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劳动关系服务平台,是盐田区整合供给资源、丰富供给内容、创新供给方式的重要载体。在盐田的改革设想中,该区将着手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将服务功能延伸到最基层。
在产品开发方面,据了解,对于近年来开发的比较成熟的“准公共服务产品”,比如移动仲裁庭、一案一课一建议、劳动关系业务精细化培训、人力资源大讲堂、劳动争议委托调解等,盐田区正在进行调整、优化和包装,打造相应的公共服务产品。
此外,盐田区还推出了两个新产品,一个是对隐患企业进行“劳动关系风险诊断和跟踪服务”,另一个是以盐田海鲜街餐饮业为试点,推行“集体劳动关系指导手册”。“作为劳动关系领域的公共服务提供者,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分层分类的产品体系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品超市。”盐田区人力局相关负责人说。
盐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事记
2015年:
抢抓机遇,迅速掀开了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新篇章。
1、确定了综合试验区“13510”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
2、研究制定了全国第一套城区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3、推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探索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路径。
4、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写入省委11号文。
2016年:
快马加鞭,强力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
5、全省劳动关系工作座谈会暨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盐田召开。
6、全国劳动关系形势分析调研座谈会在盐田召开。
7、“中山大学-盐田区人力资源局”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挂牌成立。
8、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写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24号文。
2017年:
精准发力,着力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盐田质量和盐田标准。
9、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荣获盐田区2016年优秀改革项目一等奖(唯一)。
10、探索激励推动企业更好发挥主体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评选办法》和奖励办法。
11、以盐田街道为试点启动了和谐劳动关系街道创建活动,至此形成了“城区+街道+社区+企业”的“四级联创共建”工作体制。
12、启动和谐劳动关系使者行动,建立了四支和谐劳动关系使者队伍,努力探索教育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路径。
13、实施劳动争议调解改革、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改革,着力打造“1+1+N”劳动争议调解新模式,劳动关系风险防控和矛盾调处效能进一步提升。
14、举办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交流会,并在会上发布了修改完善后的《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2018年:
乘势而上,努力争取省市共建完美收官,推动共建规格升级为部省共建。
15、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概念,研究制定《盐田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改革方案》。
16、承接国家特殊工时管理改革深圳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如何分行业对特殊工时岗位实行清单式管理。
17、成立全国第一家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
通过多年的持续奋斗,综合试验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5年至2017年,全区劳资纠纷数量连创历史新低,30人以上群体性劳资纠纷明显减少并100%就地化解,90%以上劳资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得到妥善化解。2017年,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经验交流会在盐田召开;人社部召开深化推进综合试验区座谈会,初步确定把盐田作为全国三个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之一。
(刘定权 张密 文/图)
新闻推荐
查违攻坚连克难关 助力建设美好家园 盐田街道秉承“铸魂、提神、亮形”工作方针,查违工作实现新突破
地块清理整治后地块清理整治中。2018年,盐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查违“1+2”文件精神和区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