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格蛋蛋的红黄蓝》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礼堂首演成功。
该剧以“老区看特区,特区看老区”的文化视角展开故事。
日前,由陕西省延安市文广新局、延安市演艺集团和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文学院联合出品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原创话剧《亲格蛋蛋的红黄蓝》在延安文化艺术中心礼堂首演成功。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延安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知名文艺家到场观看了节目。
据悉,该剧以“老区看特区,特区看老区”的文化视角,通过几位延安青年在深圳创业的艰辛历程和命运转折,反映红色文化、黄土风情、蓝色文明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区和特区的历史巨变,生动诠释了关于梦想、改革、奋斗、幸福的时代主题。
彰显两地文化自信
重温两地奋斗精神
延安市文广新局杨树栋局长说,我们选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演这部由延安老区、深圳特区,两座城市文化部门首度联手打造的话剧,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文艺队伍,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同时更加彰显出两地的文化自信,是向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献礼。
福田方面认为,2019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9周年庆祝日,10月1日又喜逢建国70周年好日子,一部剧从文化的角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让人们重温延安精神、深圳精神、改革精神,思考从老区到特区这一路的奋进,以及人们奔向美好生活,建设家园的愿景,诚为可贵!当初,深圳的建设者们通过发扬延安精神,开天辟地、建立了特区;现在,在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节点上,延安精神、特区精神将再一次唤起人们开拓进取的豪迈激情!这部剧纵向回顾历史、横向缔结友谊,双城联袂,致敬城市,致敬祖国,顺应时代,及时发声,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专家:人物形象接地气
专家们普遍认为,该剧接地气、扬正气、显底气,既有红色基因,又有青春时尚元素,演出形式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这种双城合作、原创落地的文化行为,更有利于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实现精神共赢。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从剧本打磨阶段就一直给予高度关注。他表示,《亲格蛋蛋的红黄蓝》以几个出生且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陕北青年勇闯深圳的经历,勾勒了大时代给小人物提供的发展机遇,描绘了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命运转承。由此,剧作由小人物的成长故事,书写了发生于深圳这个改革试验场的中国故事。令人欣喜的是,剧作由人物的迁徙和身份转换等,勾连起乡村与城市,串结起老区与特区,使作品别具社会历史的纵深度与人文精神的丰厚度。
中国田汉戏剧研究会会长周光先生评价称,《亲格蛋蛋的红黄蓝》以西化的散点透视结构和诗歌的语言形成了这部话剧浪漫的特色。作为一部以深圳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成就、尤其是物质文明发达以后中国人在精神面貌方面的变化与追求的剧本,作者的追求是明确的和贯穿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精神状态,我们在剧本中能够捕捉到红黄蓝彩等主要人物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而同步产生的精神上的‘变变变’。而这个‘变变变’,恰恰是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重要标志。”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认为,这部作品成功塑造了性格鲜明,形象饱满的多个人物,这些人物在改变开放的大背景下走南闯北,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南北交融的文化碰撞,东西互补的创造精神,为丰富艺术人物,丰富新时代文学做了很好的现实注解。文化传统底色,现当代文化意识,传承与担当精神在剧中魅力互生,使这个剧具有诗性人文价值,可谓小人物、大时代、好故事,折射出时代的灿烂光芒,追梦的丰沛力量。
著名剧作家唐栋则点评称,剧作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合理而又巧妙地运用两个地域反差很大的物理空间,展示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心理空间的激烈碰撞,生动地演绎了特定时代的发展趋势,刻画了众多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剧情架构颇有新意,语言机智而又风趣,充满了生活气息,具有诗的品质与韵味。
2019年开启巡演
据了解,该剧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秦锦屏,是延安宝塔区荣誉市民,对圣地延安这块光荣的土地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用她的话说:“我本身就是一个闯深圳的陕西人。我热爱特区的创业环境和美好的现代生活,也热爱圣地延安的山山水水和这里的人们。在延安,我能获得更加丰厚的精神支点和奋斗勇气,而淳朴厚道的民风民俗,又让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为进一步提高该剧艺术水平,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秦晔和全国总工会青年演员、表演导师金道鑫鑫也闻讯主动前来指导,与延安导演团队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现场提升和示范,力争给延安父老和广大观众奉献一台精神大餐。
据悉,该剧将进一步加工打磨,拟于2019年适当时间前往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巡演,致敬改革开放,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闻推荐
(记者黄青山马小晗实习生孟繁锦)12月26日下午,福田区慈善会成立10周年总结大会在福田会堂召开。10年来,福田慈善从无到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