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鱼灯艺术再次大放异彩。
东和学子用版画传承中英街文化。
背靠梧桐山,南邻大鹏湾有一块历史悠久的热土——中英街,这里凝聚着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两地三乡六村”孕育了鱼灯舞、麒麟舞等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人民是历史的根,历史是思想文化的根。民俗风情是历史文化的花朵,恒久绽放着美艳与芬芳。”中英街管理局局长曾萌明说,近年来,为保护、传承中英街的历史文化,政府与民间合力,开展了一系列深港文化交流活动。今年首届中英街文化节开幕,在非遗专场展演巡游、文化故事墙展览等活动中,“从沙栏吓村到中英街”“从吴氏族人迁徙到鱼灯舞传承”等一段段历史以文字、图片、舞蹈等形式呈现,既为“老沙头角人”圆梦,也引起了深港两地居民共鸣。
1
历史亲历者 口述“中英街故事”
“我看了关于中英街故事的文化墙,真切感受了中英街人文历史的变迁。”居民马女士说,中英街文化节上,老人给小孩赠送书籍《中英街故事》的一幕令人感动,似乎象征着中英街的文化、信念传承给了下一代。
据了解,文化墙和书籍上的老故事,不是小说类的文学作品,而是由近20名耄耋老人口述的历史,包括“曾经很红火的中英街影院”“中英街上的"老字号"药店”“改革开放前后的中英街”等。读者从故事中了解到,即便是中英街路口的几棵百年古榕树,都承载着不少特殊的回忆。
沙锦涛就是其中一名口述者,他讲述的“当年中英街的民兵故事”,是关于几个民兵连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如何完成重要任务的故事。“一天晚上,民兵连长罗弈光在海边放哨时,发现海面上有动静,他一直等到有人爬上岸。没等上岸的人有歇息的机会,他就冲过去将那人给抓住,送到民兵连审讯,确认其是敌方特务,后来就交给了县里的公安。”沙锦涛说,这些故事年代久远,本以为年轻人未必感兴趣,没想到展览时,不少深港年轻人参与其中,阅读故事,了解历史。
一个又一个故事,串联起数十年深港交融的历史。沙锦涛介绍,一直以来在中英街,每逢佳节两地亲人常常一起过,一个大家族合作舞麒麟,十分热闹。“现在更不局限于亲人间的交流,每晚在回归广场跳广场舞的居民里,就有一半是香港人。”沙锦涛说,近年来明显感觉到,“一街两制”的中英街里,深港间商业交往、文化交流愈加密切。今年“3·18警示日”,中英街第17次敲响警世钟,深港两地小学生代表用稚亮的声音朗诵爱国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缅怀为新中国解放奉献出生命与热血的老一辈革命者。目前,“中英街3·18警示日”已经成为深港居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活动。
此外,还有“中英街杯”篮球赛、长跑、读书月等活动。近期在回归广场开展的盐田区第十五届社区艺术节,不仅让深港两地居民加强了合作和联谊,也丰富了文艺生活。更好地保护、传承中英街历史文化,一直是中英街深港两地的共同“命题”。
2
60岁老艺人 不忘传承“非遗文化”
扎马步,举起鱼灯,在中英街文化节上,身着蓝色衣裳、脚穿黑色布鞋的舞者面对镜头,模仿着鱼的神情与动作,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地舞动起来,让人忍不住为之喝彩。据介绍,这是起源于明末清初,中英街内沙栏吓村创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头角鱼灯舞”。
回忆起童年时观看鱼灯舞的光景,已经60岁的沙栏吓村村委会主任吴天其仍记忆犹新,鱼灯舞多选择在夜晚表演,鱼灯在夜色中闪烁缤纷色彩,随着人们的舞蹈表演,鱼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森罗万象的海底世界仿佛就在眼前。然而,鱼灯舞曾因社会动荡、经济落后等原因而中断,濒临失传。为了让那精彩绝伦的舞蹈重现,1999年吴天其与其他村民对鱼灯舞进行挖掘和整理,组织3名老艺人吴观球、邱煌生、吴亚九回忆鱼灯的造型、动作、伴奏音乐,搜集“鱼灯舞”有关实物和资料,并按传统渔具制作方法寻找艺人扎作鱼灯道具、整理乐谱和舞步。
进行一段时间的整理和排练后,老艺人们动员村中青年加入鱼灯舞队,重新组成了沙栏吓鱼灯队。2003年中秋节,沉寂了40年的鱼灯舞重新在中英街回归广场上演,传统鱼灯艺术再次大放异彩。“从前,鱼灯舞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些规定对文化传承极其不利。”为了让鱼灯舞文化发扬光大,沙栏吓村打破陈规,让女性舞者登上舞台。与此同时,为了让青少年能学习鱼灯舞文化,老艺人们还特意制作“小型鱼灯”用于展示。
民间的努力引起了盐田区政府、中英街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在政府支持下,2016年,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是深圳市首个以国家级非遗命名的博物馆,也是盐田区第一家社区博物馆,馆内陈列分“吴氏源流与鱼灯舞的起源”等六部分展示内容,生动展现沙头角鱼灯舞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展示了沙栏吓村的历史和当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
同样是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在中英街内,有一群年纪轻轻的色彩魔术师,他们手持刻刀,运用各式材料,制作出一幅幅风格独到、色彩鲜明的版画。他们是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以下简称“东和小学”)版画社团的成员,在许多中英街居民眼里,他们就是最好的中英街文化传承人。东和小学美术老师黄巍恒介绍,2015年开始,版画教学成为校本课程,并由此组建了社团。
东和学子们是中英街各类活动的常客,黄巍恒表示,学校身处中英街这一特殊的地方,可谓绝好的版画素材。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等历史,统统被搬上刻板。“孩子们没有经历那样特殊的年代,我先给他们讲解历史,然后再让他们创作,既能使版画更加生动,又不失为一种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3
“人文中英街” 将传承历史文化进行到底
新世纪以来,中英街正朝着“人文中英街”目标发展:2004年,中英街被评为“深圳八景”之一;2012年,中英街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4年,中英街大型浮雕墙《让历史告诉未来》项目完工;2016年,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命名的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落成开馆。
“在新的起点上,盐田区将积极作为、开拓进取,让辖区的文物在切实得到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真正地"活起来"。” 今年7月,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百年中英街》新陈列展览开幕式上,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秀说。据介绍,为更好传承、宣传中英街历史文化,盐田区政府和中英街管理局一直在行动。今年6月,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更新升级项目圆满完成。本次展览调整,博物馆大楼从内到外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展厅环境焕然一新,新陈列《百年中英街》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较以前的基本陈列有了较大提高,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使展览形式更加多样。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百年中英街》新陈列展览让观众享受新的参观体验。
此外,在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上,中英街管理局同样不遗余力。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英街管理局开展了13场公共文体活动,并对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如回归广场舞台的修缮、儿童游乐设施的建设等。接下来,中英街管理局将以深化文体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场地的设备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回归广场这一文化据点,将其建设为社区群众的文体活动阵地,同时还将继续把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办下去,搭建更好的平台让深港两地居民参与、交流。
(林炳权 叶嘉庚)
新闻推荐
市规划国土委盐田管理局关于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盐田食街站- 大梅沙站区间风井建设项目拟选址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内的公示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工程盐田食街站-大梅沙站区间风井建设项目选址,该项目为深圳市城市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