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全景。
盐田努力实现“城市在花园中、花园在城市中”目标。
2018年,盐田区在提升城区品质方面再次加速,城区面貌和生活环境等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发力健康盐田建设,积极申报创建健康促进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提升城区环境质量,全力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这些都是盐田区在提升城区品质上打出的实招。
2018年,盐田区在提升城区品质方面再次加速,城区面貌和生活环境等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了精细化、品质化的飞跃,幸福的笑脸成为盐田人的城市名片。
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全力打造世界著名花城
高品位的绿化是城市品质的核心。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盐田区将2018年定位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的攻坚年。在这一年里,盐田区继续围绕打造“全市最干净城区”和“世界级山海花城”的目标,提升城区环境品质,营造更加优美的城区环境,助推盐田区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尖兵,努力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贡献力量。
目前,盐田区已重点完成深盐路景观综合提升方案规划和恩上路绿化景观提升(花景大道)、沙盐路沿线花漾街区、正角咀-大梅沙段栈道沿线景观(最美海岸)、纪念建区20周年植树节活动等山林花海景观建设,新增一批社区公园和街心花园,将山、海、花等元素有机整合,真正形成依山拥海、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季花开的花园城区,努力实现“城市在花园中、花园在城市中”。
而在品牌景观塑造方面,以盐田坳生态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公园将加快建设。盐田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即将启动建设的盐田坳生态公园将力争打造成为盐田区继中英街、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之后的又一生态旅游文化品牌。公园本着生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盐田坳地区地理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生态景观资源丰富等优势,实现超前设计、超大绿量、超多功能、超美景观的“四超”目标。
与此同时,围绕全市开展“创森”行动,盐田区今年继续推进梅沙街道创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工作,实施义务植树、森林抚育、林相改造等工程,有针对性选择色叶、色花植物,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景观,提高林分的观赏性。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加强业务管理和日常训练,全面提升森防队伍战斗力。
去年,盐田率先实现住宅区垃圾减量分类智能化模式全覆盖、“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一年完成、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取得“六连冠”、大梅沙海滨公园“免费预约”成效明显等等,无不让辖区居民拍手称赞。记者了解到,2017年盐田区超额完成花城建设年度考核指标。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编制《盐田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规划研究》,制定《盐田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全年共完成30项绿化提升、社区公园、花漾街区、街心花园及立体绿化等建设工程,超额完成全市考核任务。
2018年,盐田区城市管理工作也定下了“小目标”,包括推进“世界著名花城”行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行区、启动盐田坳生态公园建设、打造区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全面升级改造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推广智能化垃圾减量分类、提升全区灯光照明景观、开展环卫设施品质提升、全面实施城中村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开展报刊亭和户外广告牌专项整治行动等十大重点工作。
发力健康盐田建设
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深入推进“健康盐田”建设,今年盐田区申报创建健康促进区,并于10月份被列入2018-2019年度省级健康促进县(市、区)项目点。为做好创建工作,盐田区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盐田区创建健康促进区实施方案》,要求各街道办、区政府直属和驻盐各单位迅速组织实施。
根据方案安排,创建活动分四个阶段,2018年11月为宣传启动阶段,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为准备阶段,2019年2月至12月为全面创建阶段,2020年1月至7月为迎检验收阶段。创建内容为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制定健康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健康文化、改善健康环境和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该创建活动具体指标为:到2019年底,各类健康促进人员的培训覆盖率达100%;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社区的达标比例均为100%,健康家庭、健康促进企业的达标比例均不低于20%;2019年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2018年提高20%;成人吸烟率比2018年降低20%;辖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2%。
建设健康促进区,是盐田区委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和行动,也是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坚持健康优先?盐田正在加快“三个转变”: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模式。
据悉,盐田区正坚持文化引领,建设“三个载体”。建设健康场所,塑造健康文化,优化健康环境。要坚持目标导向,实现“三个提升”。要以创建促进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素养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未来,盐田区将进一步建立健康教育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环境;增强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营造健康促进的辖区文化,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整体水平;探索区域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
“希望盐田区抓住契机,贯彻落实"将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统筹协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全力构建新型的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健康城区建设经验,探索出"盐田特色、盐田模式",为深圳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提供"盐田经验"。”相关业内专家表示。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7月19日,在盐田区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盐田区(深圳市首家)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站、义工快检室及盐田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基地正式揭牌启用,其配备的义工快检室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大家检”、“你送我检、你点我检”系列活动,利用快检平台及宣教基地让居民近距离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状况。
开展送检活动是盐田区全力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缩影。为提升盐田区基层食品安全快检能力和快检覆盖面,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感,提高市民食品安全近距离感受度,助力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盐田区施行各街道标准化配备食品快速检测车和食品快速检测室项目。
目前,盐田区力推 “一街一车一室”建设,推动重点品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基地全覆盖。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力度,全年完成全区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800批次,监督执法抽检400批次。
此外,建立盐田区食品安全智慧监控监管平台,聘任一批专职食品安全巡查人员,对盐田区内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巡查和信息公示,同时巡查工作与快检工作相结合,探索第三方巡查监督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联动监管新模式,全面提升我区基层食品安全快检能力和巡查能力,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感,提高全区居民食品安全近距离感受度。
与此同时,盐田区已完成梅沙试点街道273家餐饮单位巡查公示工作,梅沙街道智慧监管平台已建设完毕;盐田区各街道实验室2018年投入使用至今,共计检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15473批次,不合格111批次,合格率99.28%,对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100%开展了后续处理工作。
数据显示,盐田区阳光智慧监管平台已发放75个移动执法监管终端,截至目前已有613家餐饮服务单位接入智慧监管平台, 1655个视频监管设备纳入智慧监管系统;全区三轮餐饮服务巡查工作已完成,即将开展第四轮巡查,三轮共计巡查单位5855家次,累计安装公示栏2319个。
“一街一车一室”模式在全市推广
2018年1月23日上午,深圳市食品安全“一街一车一室”建设暨餐饮业巡查公示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梅沙街道召开,“一街一车一室”模式被作为重点经验在全市74个街道推广。
目前,盐田区的梅沙街道快检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每天检测样品20批次,自巡查公示试点工作开始以来,已抽检餐厅280家次,抽检样品860批次,5批次不合格,已全部销毁。
智慧化监管系统建设是推进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据悉,该街道建成全市首个街道级食品安全指挥监控平台、食品安全巡查和信息公示平台,通过“明厨亮灶”线上线下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对辖区餐饮企业的实时监管全覆盖,建立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确保无缝衔接、不留死角。将餐饮企业明厨亮灶后厨视频监控接入网络系统,对餐饮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控,促使餐饮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摆在阳光下”,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隐患事故。
与此同时,街道还积极推进与网络订餐平台合作,对加入订餐平台的餐饮门店后厨实行网络直播,引入消费者对商家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街道食品安全建设形成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系统,并将餐饮经营主体、监控检测主体、监管主体纳入进来,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流程化监管模式,强化了餐饮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自我管控意识,增强自我管控能力,真正将食品安全落到实处。
针对群众广泛关注的食品热点问题,街道打出了日常监管+专项治理+综合整治的“组合拳”,全力筑牢百姓餐桌安全防线。街道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以农贸市场、中小学校园及周边、大梅沙海滨公园、东部华侨城等景区为重点区域,以食用海产品、乳制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等为重点品种,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伪造生产日期等为重点问题,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节前检查与节后检查相结合,织起了一张强大的食品安全防护网,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食品安全的“获得感”。
自去年以来,街道协同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开展了“城中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地沟油专项整治”“禁止制售河豚鱼”“校园周边乱摆卖专项整治”的多项联合执法行动,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效果显著。
为配合食品安全工作,盐田区正在大力发展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把监督网络延伸到社会公众中去。通过食品安全巡查和信息公示平台,将所有食品经营单位的主体、许可事项、行政处罚、食品安全等级、特色菜品等信息生成二维码,张贴在门店醒目位置,方便消费者扫码查询,引导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意识。
城中村治理的盐田路径
“冰箱、洗碗池、洗菜池、垃圾怎么搞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各类证照怎么摆放才符合要求……”位于大梅沙的大碗桂林米粉的老板一边展示着自己手机里的微信群,一边感慨地说:“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发群里,他们都会事无巨细地回复,这个群真的很实用!”这个微信群名为“食安梅沙”。
在4个同名为“食安梅沙”的微信群里,共汇集了400多家像这样的位于大梅沙“城中村”的食品销售商铺和小餐饮店。为了集中宣传和高效监管,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盐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盐田局”)在梅沙街道率先开展了“一街一群”的管理探索,通过建立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向管辖商户及时发送风险提醒和食安知识等信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点赞。
许多人把“城中村”比喻成城市的“夹缝地”,这一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结合地带,与生俱来具有独特的面貌和地位。对于万千生活在“城中村”的人们来说,“城中村”既是热闹与温馨的土壤,也是问题与烦恼的温床;而对于肩负守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食品安全管理者们而言,如何有力推进“城中村”食品安全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城中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必然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盐田辖区的“城中村”内,各类食品经营场所参差不齐。“城中村”食品经营主体大多数是家庭式的小业态,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使得经营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加之经营投资门槛低,经营者的频繁更换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2017年,盐田区以助力深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将“城中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作为区年度重点工作推进,以“城中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活禽禁售、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打击“私宰肉”和推进小作坊、小摊贩登记管理、探索民生微实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合力。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帮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科学观、消费观。
在此过程中,盐田区多层面创新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在技术层面,盐田局引入市检测院作为第三方技术机构,对“城中村”食品经营主体情况和存在问题一一排查分析,并及时督促食品经营主体落实整改;同时对“城中村”各食品经营主体进行全面登记,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商户电子档案,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盐田局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构建了“食药安办指挥平台——各街道、社区——食品经营者”网络管理体系,在每个街道建立一个“城中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微信管理推进群,实现了线上线下管理同步推进。
在方法层面,盐田局通过在梅沙街道大力开展“城中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树立一批食品安全管理到位、经营行为规范、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食品经营单位,通过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促进全区“城中村”食品经营规范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盐田局还积极与城管局、各街道办等部门联动,建立了反馈及时、信息共享、共同管理等机制,打开了“净化”提升、“文化”提升、“绿化”提升、“美化”提升、“硬化”提升、“食品安全”提升的“六提升”局面。
在管理层面,盐田局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政府肩负属地管理责任、企业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的“三位一体”责任划分,齐抓共管推进“城中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此外,盐田局结合“城中村”实际,以“城中村”食品经营主体“公示栏”“档案”“证照”“制度”“标识”的“五统一”规范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疏通食品安全信息了解渠道,让消费者充分享有知情权。
新闻推荐
擦亮港口物流、滨海旅游、黄金珠宝、生物科技四张世界级产业名片 盐田:凝聚创新动能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8年,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园。依山傍海的盐田,港口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发挥盐田港国际大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