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颜慧敏) 3月6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017年(德育、科学)福田区结果反馈会在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高中部举行。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专家郑新蓉从2017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概况、福田区调研分析过程、福田区调研分析报告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会议还宣读了《福田区教育局关于公布福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基地学校等名单的通知》,确定设立16所“实验基地学校”和19所“问题解决研究所”,以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落到实处。
设立16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结果应用“实验基地学校”
“教育质量的监测不仅是结果监测,更需要通过新技术的介入,不断采集过程数据,所以我们必须搭建区域教育发展的数据平台,从学生的基础数据入手,监测其学业过程与水平、体质健康、阅读状况等方面,形成学生成长性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策略,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升学、就业等生涯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福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田洪明表示,福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不仅包括阶段性的测试,又有技术应用的过程性评价,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同时,通过对阶段性的测试、过程性的记录等一系列数据分析,为学生高考选择专业、自主招生、出国留学、选择职业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实现了与生涯发展的对接。
会上,郑新蓉、田洪明等领导为红岭中学园岭初中部、北环中学、黄埔学校、荔园教育集团百花校区福民小学、锦绣小学等“实验基地学校”和研究所主持人授牌,并为谭春兰、林志春、周晋予、冯超、王芳等12位福田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兼职人员颁发了聘书。
以数据驱动精准教学
“反馈报告表明,近年来福田以监测数据为基础指引学校科学发展的路径是正确的,学校的教育行动是精准有效的。”田洪明针对反馈结果发言,他表示对“福田义务教育短板与问题挖掘”深感压力与责任重大,将对监测结果及时跟进,深入调研、找出原因,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短板及时补齐、使监测结果应用及时“落地”。
下一步,福田区将通过数据采集制度、报告研读制度、效果反馈制度和目标问责与干预制度等多方联动,完善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制度;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壮大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研究队伍;发布质量监测报告,引领社会关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逐步扩大国家监测样本,提供区域教育发展策略调整依据;注重课堂数据采集,以数据驱动精准化课堂教学;借助专业化评估,建立教师职业特质与胜任力模型;此外,还将关注视力不良等问题,建立区域中小学生视力监控系统。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成员贾世超,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调研员邱卫思等专家及福田区教育局、区属学校相关负责人等750余人出席了会议。
新闻推荐
福田区13个新机构昨集中挂牌 106名干部即日履新 区机构改革全面推进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畅通讯员温现青)昨天上午,深圳市福田区机构改革任职集中宣布暨新机构集中挂牌大会举行。福田区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