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诗经》体验。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韩文嘉)衣袂飘飘,广袖轻舒,和着《采薇》的铮铮之声,几位汉服少女在梅山中学天台上的“诗经植物园”里翩翩起舞,上演了一场唯美的《诗经》乐舞……
这一幕,发生在由深圳市教科院举办的以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初中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现场展示活动上。日前,“诗经植物园”成为了梅山中学初一(6)班的语文课堂,同学们在徐玉梅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诗经》体验:诗经舞蹈、诗经中植物讲解、诗经植物的书画创作、学唱《秦风·蒹葭》……
什么是“蒹葭”?“采薇”是采集什么植物?“颜如舜华”是何等的美丽?这些从《诗经》里带给人们美好文学意象的植物,都在这个植物园里被具象化了,让同学们远隔千年也能领悟到一种未曾中断的古典情怀和中华文脉。
“别人的天台可能种菜种粮食,而我们的天台种下的是"风雅颂"。”校长王云虎告诉记者。打造这个“诗经植物园”,正是学校“中式校园”营造的一部分。此前,梅山中学成立了深圳首个诗经工作室——福田区柏华诗经特色工作室,语文老师柏华与其他老师从深圳各个花鸟市场上“淘”来了这些植物,热心的同学也各处搜寻,不断丰富这个小园子。
同学们全部穿上汉服上了这堂课。练了十年中国舞的夏雨梦说,自己排练《采薇》这场舞,能够感受到其中浓郁的情感,有忧伤,也有勃发的英气;有书法功底的何中柱用隶书写下“如三岁兮”,郑沛毅则以《桃夭》为母本画下了桃花的灼灼之色,他们说,在课上能够感受到诗经别具一格的“复沓之美”。在这种情境下,每个人都对那些古老的文字有了更亲切的理解。
新闻推荐
改造后的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以全新面貌迎来新发展。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华强北主街开通后,有四条地铁由此贯穿,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