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干线》 作者:李建平
《红海商旅》 作者:谢应云
《桑蚕之旅》 作者:顾秀华
《名画》 作者:张家瑞
《三月扬州》 作者:丁立松
《牡丹亭·梦缘》 作者:徐那
《满族风情》 作者:崔正植
《俄境秋色》 作者:于承佑
《清供》 作者:何柳生
《西游记》 作者:陈邕
《广州十三行》 作者:王少浩
《琴声悠悠》 作者:孙贤陵
《京剧·挂帅出征》 作者:杨忠义
藏书票,原本只是书籍的附属品,作为书籍证明的一种标志,随着时代发展,已逐渐脱离局限的身份,而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成为版画的一个门类。据记载,藏书票起源于欧洲,19世纪传入中国,如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但为何未能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聚集人气、受人热捧?归其原因,或是因为其囿于文化界、知识界的少数人中间,未曾普及开。
3月13日开幕的当代国际藏书票巡展(深圳站)或是打开藏书票历史大门的一个重要契机,推开这扇大门,或可窥见沉淀于藏书票背后的历史故事。既然国际藏书票巡展,那包含的藏书票肯定是跨国界的。主办方希望借版画藏书票巡展之际,回放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景观,弘扬新时代丝路精神。
丝绸之路横贯欧亚,连接东西,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跨入中国之桥梁。纵观这300件藏书票作品,我们可以看见丝绸之路呈现出来的各国风貌、人文传说。前世故事,今生回放,透过一枚枚小小的藏书票,带领我们重返丝绸之路的繁盛,重温沿线各国的文明脉络和丝路文明的形象印记。
举办藏书票主题展览,对中国版画博物馆而言,也属首次,这次巡展,补充了中国版画博物馆的展陈,也促进了学术间的交流。文明的脚步在迈进,人们的审美也在提升。方寸之间的袖珍版画,传递着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取向。而在观赏者眼中,每一次俯首,或观看或研究,都是对这种艺术修养和审美的崇敬和探知。
展览分为璀璨文明、英雄史诗、人文之光、多彩文化、穿越之旅以及民族交融六大板块,不管是从藏书票的艺术、版种,或者是技法、发展现状,都清晰易见。
此次巡展,是藏书票宣传自身,普及书票文化和知识的极好方式,让大众亲近之,接受之,渐渐欣赏之,创作之,这才是发扬和传承藏书票版画的最好方式。历史上的璀璨文化在方寸之间闪放,新时代的文明征程,将聚集更多优秀版画艺术家,缔造更精彩的藏书票之美。据了解,此次展览至4月1日,欢迎市民前往中国版画博物馆观看。
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王俊 供图)
知识加油站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艺术起源于15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至20世纪发展为繁盛时期,现在已逐步扩展到亚洲、澳洲、北美洲等地区。19世纪末,藏书票开始传入中国。据目前可知资料,中国最早的藏书机构用票是“北洋大学堂”图书馆藏书票,而最早的私人藏书票是“关祖章藏书票”,两者均作于1910年前后。1984年4月,中国第一个藏书票机构“中国版画藏书票研究会”(现名“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张尉心杨明铭)昨日,龙华区召开全区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全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