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罗海容)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月21日,近千名老师和家长在福田区梅山中学的“诗经植物园”里看到了这些《诗经》中描写的植物。在当天举行的课程校本化实施现场展示活动上,梅山中学天台上的木瓜树、荷花、荇菜、桑叶这些平时不被留意的植物,因为与《诗经》关联在一起,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当天上午,梅山中学初一(6)班的师生们身着汉服,把语文课堂搬到了天台上的“诗经植物园”里,在语文老师徐玉梅的带领下,《诗经》上出了别样的韵味。课堂上,梅山中学的学生通过中国舞、书法和绘画等特长,分别对《诗经》的内容进行解读。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诗经中植物讲解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之美。
梅山中学校长王云虎介绍,学校打造“显形”“隐形”课程。甲骨文、陶艺、水墨画等校本课程作为“显形”课程,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涵养;校园里一草一木通过文化内涵的渗透被打造成“隐形”课程,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接受润物无声的浸染。
新闻推荐
北区建国际交流中心,中区建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