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工作人员守护的防腐车间。
这里,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凛冬。从零下5摄氏度,到零下12摄氏度,从1983年至今几未断绝。
这里,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温暖。9名固定“管家”,一年365天轮班服务。
深圳市殡仪馆内的防腐车间,22个重达数吨的巨型冰柜,见证着这座城无数令人唏嘘动容的故事,而它们自己的故事,却鲜为外人所知。
迎来送往的22台冰柜
说它们是句号、休止符,是人生最后的旅馆,是人生旅途的临终站……凡是在深圳死亡的人,不管是什么死因,什么身份,什么状况,都会由深圳市殡仪馆专车接送到这里,进行第一步交接。交接过后,绝大部分遗体,都需要放置在这些巨型冰柜之中,进行物理防腐。
这些看似老旧、默默的冰柜,36年间,承受过不同年代各色大小人物各种体积的身体。
放置遗体,其实并不简单。一般而言,根据遗体的大小、重量、腐败程度,防腐车间的工作人员会对其分类存放。目前正在使用的巨型冰柜,一般分为四层,最上层高于正常人身高,需要动用叉车设备进行放置,这也使得车间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经验:遗体的放置,呈现金字塔状,最高层一般放置婴幼儿及身材较为瘦小的妇女遗体,其中又以较少辨尸需求的遗体为主,将体型较大及有辨尸需求的遗体往下放置。
在深圳这座滨海亚热带城市,冰柜的质量成了一个时常被考验的重要指标——深圳市殡仪馆曾经换置过至少三次冰柜,从老广到江西、首都再到哈尔滨的各式品牌冰柜,只有北京的老厂子产品经受住了长久考验,成为服役最久的冰柜。
一般而言,遗体的保存是为了数日后的进一步处置,如火化,所以一般而言冰柜设置的温度都不会过低,以免尸身僵硬导致之后进行化妆等处理时影响穿衣等程序。以目前冰柜零下5摄氏度到零下摄氏12度的设置,遗体冰冻一个星期就能导致完全冻硬,尽管相对而言情况较为少见,但对于冰冻时间过长的遗体,在化妆前必须在常温下进行长时间解冻,所以工作人员也会根据遗体的保存时间决定作业时间是否提前将遗体取出。好在,平日里的冰柜流转率和效率还算不错。
为了维持冰柜的长效运转,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及保障供电安全——即使是短暂停电,也会给殡仪馆造成巨大的压力,为此,主线供电、断电自动跳转的发电机和配电设备是一样都不能少。结霜?一天三次的检查和定时除霜。跳闸?维修工抽出摆放遗体的容器以腾出空间,从方孔中爬进去维修。坏柜?值班人员立即转移遗体到周边其他冰柜中,以保障遗体安全。
老民政人自豪地说,从1983年至今,冰柜无间断零事故维持运转,创造了超长待机的安全史。
见证人生百态的防腐车间
冰柜面前,9名防腐车间的工作人员,见过了无数的哭,无数的无言,无数的撕心裂肺,也见过无数的啼笑皆非。有独自被送来,从此一呆数年的无人认领遗体;有体型过于巨大从而无法放置在上层冰柜,需要多人多设备帮忙放置的特殊遗体;有大张旗鼓几十号人送来的曾经的达官贵人;也有警方借用冰柜转送的涉案遗骸;有家属执意放置礼佛机等不适宜放置的物件陪同遗体的情况,有法医临急临忙跑来找涉案遗体上的江诗丹顿手表的插曲……即使是护送遗体的亲人,也有各式各样的:有哭闹的,有暴怒的,有晕厥的,有平常心的,有无所谓的,也有担心遗体遭遇不礼遇对待的。
防腐车间的数个摄像头,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
一位车间工作者告诉晶报记者,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遗体的安全,“其他什么都可以出错,但是遗体必须要尊重,我们承担不起失职失责,所以这就要求日常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正因如此,防腐车间安保相当严密,常人难以进入,出入也需要刷卡,遗体交接要有记录留存,遗体防腐卡要填写妥当,甚至遗体上特有的一些胎记或者损伤,也要记录清楚,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黑夜白昼无间断的特殊工作
逢年过节,于9位防腐车间工作人员而言,想要稍微轻松喘口气,就必须预留至少300个空冰柜位,以应对任何突发和日常的遗体储存所需。而轮班休假,自己的轻松,往往是建立在其他同事的“牺牲”之上。
工作的特性要求这个岗位必须黑夜白昼无间断,一年365天连轴转。白天三名值班人员,晚间两名值班人员,这里日常上班的模式是一天连上24小时班,接替休息两天,再参与一个24小时的班。冰柜对面的休息室,小床成了他们仅有的休憩点。
要知道,这里的工作,可没有提前告知的习性。遗体的运输,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集中在深夜,这让本来就显得略让人敬而远之的殡仪馆防腐车间,在夜间成了一个忙不停连轴转,生人勿近的地方。车间全体人员必须功率全开以应对每晚的挑战。翌日早八点半的交班,往往意味着接下来昏睡过去的一天。
相较而言,或许不能关机的冰柜更累些。这不,即将到来的深圳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又要给冰柜们增加新的考验。如何腾挪走体型超过大象的老旧冰柜,增添新设备,安全转移大量遗体,成了接下来建设施工人员的棘手问题,而一旦涉及到遗体,就只能由防腐车间工作人员动手参与了。
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在防腐一线工作近二十年的陈工,曾有机会被市里授予“劳模”称号。但一想到,他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将被白纸黑字地印在各大媒体上,再考虑到其时陈工的孩子还在上学,推辞成了一个意外选项。
实际上,就连早年殡仪馆给员工安排的班车,车身上也是印的“民政局二公司”。直到现如今,在殡仪馆往来的灵车上,也很难看到“殡仪馆”三个字,而是以一个两片花瓣造型的民政标志代替。
社会观念的变化,浓缩在近40年的漫长跨度上,如今防腐车间的工人们早就过了没人应聘的年头。“防腐,我们防腐部个个都会做”,部门的遗体防腐师最低都要有中级职称,在岗的大部分人都有高级职称。每年来自全国各地民政学院殡仪专业来应聘的大学生,需要经过笔试、面试、实习等考验,才能成为正式员工。而就在20年前,他们去亲友家中做客时,喝过茶的杯子,都会被丢进垃圾桶。
虽然,这份工作未曾给他们自己带来太多尊严,但他们始终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别人的生命最后的尊严。几乎每天,这里都要接收40-50具遗体。“前天50多具,昨天40多具。”工作了十多年的防腐师黄工说。
根据存放时间和外运距离的需要,部分遗体除了物理防腐,还需要作化学防腐,即注射遗体防腐剂。在黄工面前,是一批再熟悉不过的全套的化学防腐操作设备:一瓶主要成分是甲醛的奎因达1000毫升遗体防腐剂、注射器、手术刀、手术剪、缝合线等。
尽管操作中穿戴着全套防护服,但每次做完化学防腐后,头晕都是常规感觉。这样的工作,需求多时,他一天就要做10次。若从家属处获知了死者生前配有心脏起搏器等不适宜火化的设备,他们也要亲自动手将仪器取出,以免火化时发生意外。
清明将至,修缮翻新后的殡仪馆,宛如坐落在城市中的宁静公园,人们坐在火化车间前两棵大树的浓荫下,等待着送冰柜内的亲人们最后一程。这里,是亲人们最后的旅馆,承载着生命来过一遭的最后尊严。
而在冰柜和防腐车间的工作人员努力下,他们的尊严都将得以留存。
晶报记者
李婷菊/文、图、视频
晶报王子键对本稿
采写亦有贡献
新闻推荐
深圳律协将设立重点项目专项资金寻求行业发展突破路径 三类律师个人会费将减收
羊城晚报讯记者沈婷婷、通讯员伍春红报道:近日,深圳市第十届律师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顺利召开。全市400多名律师代表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