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在去深圳的火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事业有成,自然带来了物质的富有……两个年轻人住在三楼,本来宽松的生活环境,按理该是快乐地生活着,可是,事与愿违,生活的空间逐渐被物品挤压吞噬,下班回家,取而代之的是心情糟糕透顶,置身于这样拥挤的空间,犹如待燃的炮竹,只需一个火星,瞬间就会爆炸。接下来就是拌嘴、就是发泄、就是打闹、就是无限的黑夜和死一般的沉默……
在老版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订正
有一天晚上,他们发现住在楼下的两位捡垃圾的老人却很快乐,从窗口望过去,吊着的白炽灯很亮,老人出租屋里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一床、一灶、一桌、一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是,他们在能力的范围内,远离儿女不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却很快乐地相依为伴过着自己的生活!
这个故事一直盘根在我的脑海里,物质与快乐似乎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现实怎么样呢?物质的富有与快乐并不都能成正比,这就给人们提个醒:学会断舍离、快乐生活。
近期由日本作者,“断”、“舍”、“离”创始人及推荐人山下英子所写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断”“舍”“离”》(新版)出版以来,广受人们的欢迎。该书作者在老版的基础上,进行了50%的修改和订正,努力使作品与时代同步,内容更详实、更具体、更实用……
全书共四章,分别是: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断舍离改变人生;断舍离怡然生活。作者从居家这个落脚点,通过衣柜、壁柜、厨房、餐房、冰箱、书架、卫生间、客厅等整理的顺序,层层递进,不仅帮助我们清理生活的空间,重新获得本真生活的愉悦之感,同时,也是帮助我们整理心灵的“杂物”,放飞心情,回归轻松的生活。
要在精神上逃离对“物”的过分依赖
作者山下英子说:“这些在居住环境里放了好几个月,甚至放了好几年的东西,只不过因为不是生鲜食品所以才没有烂掉。但是如果从机能上来说,它们早已经腐烂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就几乎等于是暂住在一个垃圾暂放室。主语到底是"我"还是"物品"?请养成经常如此自问的习惯吧。”这段话读来既贴心,又震撼,对那些购物狂,存物迷可以说是醍醐灌顶。生活的主体是人,而物只是我们所需所用的一个存在的物件。物,一旦失去“我”用的时候,换句话说,物虽有用的价值,但是,“我”自己不需要,那么,这个物就是“废物”,在“我”这里就是垃圾。
妻子每年冬天都要整理衣物,把暂时不穿的,又舍不得丢弃的衣服整理在一起,一边整理嘴里还说个不停:“多好的衣服啊,兴许哪天还会穿的……”就这么,几年下来,衣柜满了,她郁闷无奈了,问我咋办?我说,小区不是有捐赠点嘛,给他们送过去,让衣物去它们该去的地方,不就得了!这次,妻子听了我的建议,那晚衣柜空了,可是,妻子的觉睡得特别香,她的鼾声很和谐地伴着我敲击键盘声,这就是本真的生活吧。
书中写道:“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断舍离的主角是人,而不是物品,这是一种以“物品和人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思考方式是“我要用,所以它很有必要”。
通书读下来,关键一个字就是“离”,要在精神上逃离对“物”的过分依赖,重新找回属于我们的生活的乐趣这才是山下英子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雪莲红红)
新闻推荐
降电价红利不能被截流 深圳市再次明确相关政策,转供电主体违规收费或影响征信
(记者贾婧媛)为了解决部分转供电主体存在未明码标价、重复收费、固定电费单价等问题,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