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李旖露
边缘计算在5G之后站上了风口。过去的20多个交易日里,边缘计算概念成为A股追逐的热点。在IT研究兼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公布的2019年十大战略性技术趋势中,边缘计算是其中之一。边缘计算为何成为了风口?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边缘计算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江行智能表示:“边缘计算设备是智能物联网的基础设备,随着5G的商用普及,边缘计算也将越来越普及,推动物联网发展。”
如果云是章鱼脑袋,边缘计算就是触角
什么是边缘计算?江行智能高级研发工程师宋丹阳和国泰君安证券的分析报告把它类比为“章鱼”。
“章鱼的神经元有60%分布在八条腿上,脑部只有40%,是"多个小脑+一个大脑"的构造,类似于分布式计算。”国泰君安证券的报告中写道,边缘计算也是一种分布式计算,将数据的处理、应用程序的运行等,由网络中心下放到网络边缘的节点上。宋丹阳说,把章鱼脑袋看作是云,边缘计算相当于把云端的算力延伸触角,部署在离终端更近的地方,打通到终端的“最后一公里”。
宋丹阳解释,边缘计算所处的位置在云和端中间,相当于在靠近设备终端的一侧加入了一道数据处理“中间站”,先进行一次数据处理,然后只需将少量的处理结果数据传输到云端即可。“例如,每户都有一个水表终端,边缘计算设备可以部署来负责一整栋楼、一个小区以及深圳邻近几个小区的水表终端数据的汇集和分析。”
Gartner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预测:“边缘将吃掉云。”在宋丹阳看来,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并非替代关系,而是一种三级组织架构,云把算力分给边缘云,边缘计算再把算力下放到终端,边缘计算可作为云计算的协同和补充。
宋丹阳说,边缘计算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网络带宽与计算吞吐量是云计算的性能瓶颈,而随着网络发展,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越来越多,将产生海量"小数据",有实时处理的需求,数据量激增的同时,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简单来说,边缘计算的节点和应用分布在靠近终端的“边缘地带”,而不是在远端的“云”上,所以它可以更快、更安全可靠。
5G将带边缘计算“飞”
“从云到边缘”是Gartner2018年列出的十大战略性科技发展趋势之一。2019年,边缘计算再一次登上Gartner的趋势榜单。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起,边缘计算受到关注,但更多停留在科研层面。到了2018年,边缘计算开始被投资者和市场关注,而2018年末到2019年初边缘计算的热度源于5G的逐步商用。
“边缘计算依托5G网络的传输,时延将降到非常低的状态,因此5G一旦普及,边缘计算得以应用的契机就出现了。”宋丹阳说,“5G基站是边缘计算的重要基础设施”。边缘节点靠近需要运算的数据端,未来可能布点到5G基站里,而5G基站分布密度比4G更密集,当基站达到一定规模后,也意味着边缘计算的节点得以铺开,“5G基站所提供的区域范围,就是边缘计算能够提供服务的范围。”
打通物联网“最后一公里”
据记者观察,目前边缘智能产业中主要有三类“玩家”:一类是以算法起家的公司,提供计算机视觉算法、NLP(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一类是从硬件终端切入的玩家;还有一类是从开发边缘计算AI芯片切入的算力玩家。
相比之下,江行智能切入点略有不同。其成立于2018年7月,在深圳设有研发中心,目前其推出了以数据管理平台、边缘计算设备和定制智能解决方案为一体的整体服务。宋丹阳说,江行智能是国内第一家能提供边缘计算软硬件一体化方案的公司,同时具备了终端设备、算法和芯片的能力。
据悉,目前江行智能的解决方案已在辽宁电网、云南电科院等落地,以部署在无锡的智能充电站方案为例,相比于传统的云计算架构,数据传输量减少了95%,决策时间缩短到1/5。樊小毅说,接下来可能与深圳地铁合作,实现轨道运维智能化。
“边缘计算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驱动因子,”宋丹阳说。如果说物联网的核心是让每个物体智能连接、运行,那么边缘计算就是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实现物与物之间传感、交互和控制。可以预见的是,5G时代下,从云到边缘计算到终端,物联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将被打通。
新闻推荐
深圳彩民频频中得头奖 有人10元捧回600万元,有人4元带走703万元
图里有“宝”可微信扫描羊城晚报记者林曦实习生何仕彦通讯员邓雪玲插图:采采近期,深圳彩民真的是太幸运了,整个3月份,频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