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在深圳邻家社区,陈卫华是一个奇迹,三年中,两次夺得深圳睦邻文学奖桂冠,所以在圈子里,陈卫华获得一个豪名,曰“双冠王”,不知情者以为故弄玄虚,知情者方知名符其实。
《乌金》是陈卫华2018年获得睦邻文学大奖的作品,一篇带有江西味道,且又有深圳足迹,虚中带实的中篇小说。说它有江西味,一则因为陈卫华是江西人,一则因为小说里的主人公“蒋宋孔陈”也是江西人,这至少说明一点,小说所写的人物,是作者熟悉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作者熟悉的人的影子,包括作者自己;说它有深圳足迹,是因为小说所写的人物,场景,事件……都发生在深圳,小说在不长的篇幅中,浓缩了深圳城市发展的脉络和纹理;说它虚中带实,便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蒋宋孔陈”,作者在文中设定的四大家族,四大财团,却抵挡不住现实的无奈与悲情,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立志实业立身,一心实业致富,终不能承受深圳房价暴涨之重,弄得妻离子散,人生悲催;写实就是小说中的人物,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几乎映射出所有深圳人的影子。
《乌金》所反映的主题,无疑是极现实的,那些为理想拼搏的人,最终倒在现实的门口,实业立身也好,兴国也罢,根本拼不过一个炒房客,拼不过房价的上涨,哪吒也好,孙悟空也罢,无论你怎么折腾,都折腾不过有土地的人建一栋房子,坐地起价……这就是身处深圳残酷的现实,一幕幕看不到泣血却充满了血腥味的血淋淋的现实。孔方兄务实业,没拼过炒房的宋有才,当宋有才们将房子玩弄于股掌之中时,刘桃花为了房子改嫁,最终还是困在房子上,疯了。而在深圳,差不多所有想买房或者正供房的工薪族,都是刘桃花,大家感同身受,切齿拊心。
显而易见,房价暴涨,炒房……不是深圳的出路,也不是老百姓的出路,相反,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城市严重的病灶,但是,这就像一个困局,我们都身陷其中,一点办法都没有。来深圳讨生活的人,生活不易,每个深圳人似乎都被一种巨大而虚妄的洪流所裹挟,像风中轮旋的风车,身不由己,无力自拔。而孔方兄身撞南墙不回头,执意于实业,办环保厂,废物再生,做透水砖,孔方兄心中的“乌金”,始终寄托在实业中,这是现实的堂吉诃德,还是理想的寓言?我想,这是小说《乌金》留给我们、需要我们深思的重点。
小说《乌金》是写实的,但我知道,小说中再精彩的写实也拼不过真实的现实,作者希望通过现实的陈述来寻找城市人生活的出口,包括孔府环保砖有限公司,陈骗子的精神乌托邦,蒋司令与柳如烟救难于水火的仗义仗情行为,包括共享单车之殇……每一个主题都非常沉重,这么多沉重的意识形态,集结在一篇不足三万字的小说中,小说《乌金》似有不堪重负之嫌。
现实主题之外,我还要说说的是人性的善,在小说《乌金》中,几乎所有的人物,作者都为他镶上了“善”的底色,其中,刘桃花,柳如烟,老黄,孔方兄的“善”表现最为充分,当然,“四大家族”中的陈骗子、宋有才、蒋司令也是非常向善的。“善”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性的根性,大概也是陈卫华心性的原色,作者似乎要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善,来暗示和隐喻,来微言大义,我们身处在一个人心不古的社会,善的回归迫在眉睫,无论是社会,还是每一个个体,善性之上可以附加所有的道义,善是好的,善是美的。
看完小说《乌金》,最后还要啰嗦一下的是小说的语言,我想,小说的语言有点像人的衣服,俗说说:“人靠衣装”,小说,大概也是要靠语言来“装”的,陈卫华的小说里,将语言这件衣服摆弄得行云流水,语言中不时有幽默,有风趣,有退让,有妥协,这一点,单单看小说的开篇,就足以诚服。
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陈卫华是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人,《乌金》是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小说。
新闻推荐
首份华强北步行街手绘地图即将出炉 还推出手绘明信片、商圈购物消费、电子科技体验、文化活动中心等榜单
深圳晚报讯(记者佟艳婷)到华强北哪个卖场可以买到最潮流的电子产品?哪里逛街购物吃饭好消遣?近日,深晚记者获悉,华强北步行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