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蓉
涨价,正成为共享单车平台摆脱困境的共同选择。从昨天起,摩拜单车在北京开始实行新的计费规则:起步价为1元/15分钟,时长收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此前,共享单车小蓝已率先在北京执行与摩拜相同的新计费标准。哈啰单车也宣布,自15日起在北京执行新计费标准:每15分钟1元,1小时4元的收费标准是原先的两倍。
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说,涨价就是把双刃剑:不涨,难以为继;涨了,或导致败局加速到来。但是,共享单车在短短3年间,从当初的市场宠儿到现在饱受诟病、举步维艰,的确到了该反省的时候。这一次涨价对共享单车行业来说,确实是一次冒险,但是值得去冒。
首先,涨价有利于共享单车行业走出对盈利模式的盲目信奉。
“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营利模式,在即时通信、搜索、杀毒软件等行业的成功运用,让很多互联网行业把它当成不二选择。共享单车更是如此,以为只要圈来人头和流量,必能找到其他的变现方式,因而以规模扩张为首要目的,不计成本疯狂投放,结果却是巨额亏损,同时也给许多城市带来管理难题。
事实上,“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经营模式未必适用所有互联网行业,也并非由互联网行业首创,传统行业中也有运用,只不过被称为“二次销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纸媒行业,报纸杂志本身不赚钱,而是通过出售版面、吸引广告实现整体盈利。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放弃“流量意味着一切”的幻想,暂且不论结果如何,此次众平台的涨价行动就是一种觉醒。
其次,涨价有助于对过去的市场策略进行彻底纠偏。
美团IPO时披露过摩拜的一些财务数据:美团收购摩拜当月,摩拜获得1.47亿元收入,而运营开支为1.58亿元,固定资产折旧则高达3.96亿元,综合运营成本远远大于营收所得。为扩大知名度,短期让利是可行的,但长期如此则是饮鸩止渴。事实证明,生意就是生意,不可能永远亏着本去做,在商言商的传统经营法则,在互联网行业依然有用。
第三,涨价能帮助撇去伪需求的泡沫,验证出市场的真实需求。
免费和亏本策略当然能广泛吸引用户,但其中不乏“薅羊毛”者,巨大的用户数量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却容易让企业陶醉,但“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去年3月,摩拜单车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2018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其中提及,深圳地铁1、4号线运量超出运能40%以上,共享单车的出现使得原乘坐地铁的用户中,有13.3%改为骑行共享单车,相当于降低地铁日均出行量约69万人次;原公交用户中有31.3%改为骑行共享单车。
这说明共享单车是有市场基础的。涨价有可能让其中一些用户重新回归公共交通,但是,如果不涨价沿袭旧有策略,不但自己活不下去,城市管理者还可能加码限制措施。用真实的成本价格去服务真实的市场需求,才可能在市场立足。
总而言之,这次涨价能够检验出共享单车到底能不能赚到钱、是不是一门值得做的生意。可行,那就认认真真做好这门生意,就算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有收获的,资本能尽早止损,社会资源也将不再被滥用,维持现状则不会有赢家。
新闻推荐
日前,市委党校春季学期5个主体班的学员自编自导自演,既当演员也是观众,通过红歌联唱、配乐诗朗读、情景剧等文艺形式,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