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在公共场合的AED。
8日,一乘客在地铁站晕倒。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鲍文娟摄影报道)被称为“傻瓜机”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目前在深圳地铁、机场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守候市民的生命。4月8日早晨,在深圳桃园地铁站,市民、医护联手运用AED挽救了一名年轻乘客的生命。截至3月31日,深圳公众(不包括医务人员)使用AED抢救病人14人次,其中2人入院前抢救成功。深圳市急救中心在去年安装配备500台AED的基础上,正在火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开展二期1000台AED的安装。
二期1000台AED安装启动一键查“AED地图”
2017年,深圳开启在人流密集的公众场所配备AED计划,首期500台AED已于2018年安装配置在地铁、机场、养老院、体育场馆、高校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以及深圳交警铁骑摩托车上。
目前,深圳市急救中心正在开展二期1000台AED安装工作,将安装在口岸、高铁站、客运码头、街道社区、公园、对公众开放的体育场所、文化馆、福利院、救助站、学校(中学、高校)等有代表性的公众场所。
记者了解到,2019年“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将再购置2000台AED。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投放5000台AED。据介绍,深圳还将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急救条例》相关规定,以政府为主导继续加大投资,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争取用10年的时间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先进水平,完成深圳市公共场所AED的全面配置。
为了让深圳市民能够及时就近找到救命神器AED,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腾讯发布了覆盖全城、一键可查的深圳“AED地图”。打开“腾讯地图”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就会显示离所在位置最近的几台AED,根据导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
难点:急救知识普及率亟需提升
要利用好心源性猝死急救的“钻石4分钟”,除了必要的急救设备之外,还需要大批掌握急救知识的人。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2018年的统计数据,深圳市急救知识普及率已超过2%,在国内领先。“2%的培训率意味着一个人倒地,至少要有50个人从其身边经过,才有可能会有一个人学过急救知识而敢去救他。”深圳市急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这样解释。而记者随机走访了多个地铁站也发现,对AED知晓率不高和会使用的人不多也成为普遍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消除安装单位“不会用”、“不懂管理”等顾虑,在安装之前,深圳市急救中心会与安装单位签一份《深圳市公众场所配备AED合作协议》,写明是无偿配备、无偿使用、免费培训。
“急救不仅仅是医疗圈的事儿,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周强介绍,深圳市急救中心已经组织了多名导师为非医疗专业人员培训急救技能和AED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交警和地铁工作人员。他们处在人流密集区,亟需掌握这项技能,为心脏骤停的市民及时施救。
AED
救了多少人?
2人入院前抢救成功
根据深圳市急救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31日,深圳公众使用AED抢救病人14人次,这包括养老院7人次,机场3人次,地铁1人次,火车站1人次,游泳馆1人次,酒店1人次,其中2人入院前抢救成功。
如何使用?
无医疗背景者都能用
在火车站、地铁站等处,行色匆匆的人们很容易忽略出口指示牌旁挂在墙壁上的AED。这个外饰上有“爱心电击”标识的小盒子平时安静地待着,但关键时候可以挽救生命。AED又称为“傻瓜除颤器”,是提供给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人士使用的。
根据内置的语音操作提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的右胸上部和左胸下部,AED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只有当患者处于室颤的情况下,AED才会“建议除颤”。
新闻推荐
深圳市统计局一行调研新区企业经济普查情况确保统计报表数据时效性与准确性
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陈智美通讯员杨瑞权)4月10日,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一行来到新区,在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