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志愿者在海滩上清理垃圾。受访者供图
开栏的话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实在很多人口中,还有接下来的一句:来了就做文明人。深圳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遍布街头的志愿者,到关爱行动中的无私奉献,从领先全国的器官捐献,到覆盖城市的全面控烟,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深圳人一直在努力。从今天起,我们开设“文明@深圳”专栏,与广大读者一道,探寻深圳的文明闪光点,记录深圳人为打造文明生活而努力的足迹。
在深圳,无论是机场车站,还是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见一群“红马甲”,他们是护河治水的“河小二”,是博物馆里旁征博引的讲解员,是灾后救援的先锋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他们用自己无私的行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改革之城,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注脚。
晶报记者 林菲
深圳注册志愿者达到165万
今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2019深圳花展火爆鹏城,接待游客达71.6万人次。尽管花展每日的人流量巨大,但并没有出现因踩踏、采摘导致“花容失色”现象,这不仅由于大多游客能自觉文明赏花,也因为花展中有着鲜亮的“红马甲”。
据了解,此次花展共投入服务志愿者2000人次。花展期间,志愿者不仅承担观展路线的疏导、指引工作,还为游客们提供观展解说。除此之外,他们还一如既往地向市民游客宣传垃圾不落地环保理念。
今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十四届“深圳义工节”。截至当天,深圳注册志愿者达到165万,比2011年翻了两番,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3%,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志愿者近6年累计提供服务时数5868.8万小时,发布活动87万项;平均每天提供近480个服务岗位;35岁以下青年义工占47.3%,提供服务时数占48.6%;55岁以上长者义工占23.1%,提供服务时数占16.2%。团市委通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广泛建立精准化志愿服务阵地,提升公共服务力量,丰富公共服务资源。在交通疏导、垃圾分类、社区禁毒等19个领域组建10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在医院、法院、税务、社保、口岸等与老百姓直接面对面的领域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共设立35家特色U站,形成一定社会效应,成为补充公共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U站工作不仅停留在传统的志愿服务,团市委还通过建设特色U站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转变。比如护河治水U站,已经成为志愿服务助力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先锋阵地。护河治水U站发挥着“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功能,即护河治水志愿服务值守中心,水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基地、青少年环保教育实践基地、水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和项目交流基地。
打造“志愿者之城”3.0版本
深圳是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30年来一直引全国风气之先。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座“志愿者之城”、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张电子义工证等。2011年底,深圳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当前,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进入3.0阶段,推动志愿服务从最初的提供基础性社会服务向纵深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共识转化。
团市委紧紧围绕《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要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流量较大的难点区域和重要交通枢纽开展文明劝导活动。针对电单车骑行不规范、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不礼让等行为,在全市92个重点交通路口、16个交通枢纽场站、14个文化旅游等公共窗口服务点和18个重点地铁口,组织2万多名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活动。联合公安公交部门组建约2万人的公安公交义工队伍,平均每天有3600多人次志愿者同时在岗服务,在发挥群防群治功能、维护公共交通安全、保障乘客安全文明出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参与日常社会治理外,团市委还深度参与城市公共安全和平安创建。培育专业的地质灾害救援、野外山地救援、消防应急等队伍,扶持壮大了深圳市公益救援、市义工联“智慧海”救援等一批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的专业队伍,推动专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禁毒、治安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
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袭击深圳后,为缓解深圳灾后清障工作压力,团市委、市义工联在9月17日发出“爱深圳,义起行”倡议。倡议发出后的两天内有超过3万名义工响应号召,在能力范围内参与清障活动。各志愿服务组织也积极参与清障工作,为深圳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罗俊杰李婷菊)4月14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