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记者 杨飘 通讯员 李森/文、图
头顶的蓝天白云、身旁的青山绿水,离不开深圳市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日前,深圳市召开2018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现场陈述会。会上,市建筑工务署署长乔恒利对工务署2018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绩作汇报。据了解,市工务署主要负责除水务和交通工程项目除外的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对部分适合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代建制。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工务署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投入的项目措施费约2.25亿元,为生态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成效显著
全市率先试点建筑废弃物利用项目
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道路;建筑渣土加工形成的预制块;环保透水砖的大量应用……陈述会上,乔恒利展示了市建筑工务署对于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据了解,2018年,市建筑工务署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综合利用进行了有效的管控,提高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具体措施上,市建筑工务署在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对建筑废弃物的减排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绿色施工技术指引;并在全市率先确定了建筑废弃物利用试点项目,全面推广应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
与此同时,在制度建设,检查监督以及现场管理三个方面,市建筑工务署扎实做好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土地复绿等工作。对所有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工作作出明确要求,不达标不能开工;积极开展考核评比工作,对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排名靠后的进行处罚;在现场管理中,市建筑工务署署所有在建工地均实现7个100%。
值得一提的是,市建筑工务署将绿色建筑标准写入项目招标文件,要求所有新建项目的最低标准为绿色建筑二星,对有条件的项目打造三星标准,如哈工大国际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人才园等达到三星标准。此外,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并率先在20个项目中深度结合推进建筑工业化,全面提升绿色建造效率。2018年,市建筑工务署在BIM运用方面共获得8项国家奖项、21项省级奖项。
亮点纷呈
二十余项目获评国家、
省市安全文明优良工地
除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意见》,圆满完成年度任务之外,市建筑工务署还打造了专属的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亮点。通过“绿色建造、快速建造、优质建造、智慧建造”先进建造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大力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推动政府工程高质量发展。如海绵城市、永临结合、铝模、塔吊高空喷淋、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
据介绍,2018年,市建筑工务署共有二十余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安全文明优良工地,其中有8个项目获得“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大学总医院两个项目获“鲁班奖”,占全市总数的40%,充分发挥了政府工程示范引领作用。
乔恒利表示,2019年,市建筑工务署将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政府项目选址、设计、招标、建设、验收、运维的全过程,结合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工程高质量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高政府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管理水平,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现场节目表演。深圳晚报讯(记者佟艳婷)4月10日下午,首届深圳文化市场行业年度盛典在香蜜湖娱人制造·演吧举办。本活动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