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圳 今日福田 今日罗湖 今日南山 今日盐田 今日宝安 今日龙岗 今日龙华 今日坪山
新岭南 > 广东 > 深圳 > 今日深圳 > 正文

增强深圳核心引擎功能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专访市委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姜力琨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04-18 06:20   http://www.kcqsx.com/


深圳将推进一系列重大平台建设,深化拓展“前海模式”。图为日益繁荣发展的前海。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孙锦

当前,深圳正举全市之力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在新一轮发展中,深圳如何牢牢抓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深圳将以哪些举措在大湾区建设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携手建设富有活力、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围绕上述问题,市委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姜力琨近日接受了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

加快构建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协调机制

记者:作为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综合协调部门,市委大湾区办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姜力琨:粤港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和港澳地区的具体化,是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探索“一国两制”实践,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提高开放水平,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和科技强国战略等一系列国策和战略的叠加实施和综合实践。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 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是广东、深圳最重要的事,是深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我办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定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统筹协调各区、各部门推进大湾区建设。目前,我办已起草《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和《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务表单》,并对《规划纲要》的政策要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下一步,我办将畅顺与上级有关部门以及周边城市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协调合作机制;构建大湾区办统筹协调全市推进大湾区建设重大事项的机制;深化建立大湾区办加快推进前海、河套等重大深港合作项目的统筹推进机制;研究建立大湾区办强化职能、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机制,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为大湾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深化深港澳合作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记者:未来,深圳在深入对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湾区所向过程中如何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姜力琨:深圳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深圳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扩展深港、深澳发展空间,联手港澳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挥“深圳所能”,就是要强化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抓住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中不仅是科技创新,还要推动产业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最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深圳的“核心引擎功能”。

瞄准“湾区所向”,深圳既要深化与港澳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广东其他8个城市的协调发展。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6万亿美元。其中,香港为全球最为开放的经济体,澳门人均GDP居全国首位,珠三角9市GDP占全省的80%以上,大湾区的城市文化同源、语言同源、各有优势。

《规划纲要》明确,“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深圳将积极推进“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的区域发展战略,将深圳优势和深港深澳合作成果“外溢”到周边城市,推动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带动粤东西北整体发展和现代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力争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作出示范。

要素流动协同创新打造全球科创高地

记者: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规划纲要》明确的首要任务。接下来,深圳在携手港澳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主要有哪些举措?

姜力琨:深圳将强化创新之都的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创新基础能力及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合作;推进湾区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极大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携手湾区城市共同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建成全球科创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深圳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建好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抓住“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契机,结合港澳科创资源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携手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硬件”联通“软件”兼容实现“无缝对接”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在于“通”,既有硬件层面的“通”,也有软件层面的“通”。下一步深圳在这两方面将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姜力琨:深圳将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以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民生领域等合作为突破,做强做实“香港—深圳”这一极。根据这一思路,深圳将推进一系列重大平台建设:高质量建设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修编,深化拓展“前海模式”。高标准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合作区空间整备,完善交通配套,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规则衔接。建设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加快编制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加快土地整备、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前瞻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孵化器。谋划建设深港商贸旅游消费合作新平台,规划建设口岸经济带,推动深港共同开发、探索建设特色购物街。

此外,深圳将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体系;打造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国际航空枢纽辐射功能,加快建设一流的空港经济区。同时,深圳将推进港口建设和深港引航互认,开设深港海上旅游航线。积极对接香港北部发展规划,推进深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探索规则衔接方面,深圳将研究国际一流湾区建设经验和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国际湾区先进的制度经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法律、政策、制度层面作深入研究,探索逐步将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纳入先行先试范围。未来,深圳将借鉴港澳完善的经济、社会、文化、政府管理等体制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系改革,改善法治环境,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为港澳居民来深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记者:深圳在便利港澳居民尤其是港澳青年在深圳发展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姜力琨:深圳将在便利港澳居民来深发展措施上下更大功夫,其中包括推进与港澳税制衔接,增强港澳居民来深发展的积极性;落实港澳居民居住证、回乡证的使用便利和出入境便利,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宣传推介;逐步扩大“一地两检”和24小时通关的适用范围,力争实现深港澳统一通讯资费标准。

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回应港澳居民关切,认真梳理深港澳青年工作资源,扩大深港青年双创基地,搭建深港澳青年双创平台,提高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质量。深圳将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尽快出台更多便利港澳青年政策,切实将深圳打造成为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首选地。

新闻推荐

解决装修污染问题首个长租公寓团标将出台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阮元元)昨日,《长租公寓装修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团体标准启动会在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召开。立足...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增强深圳核心引擎功能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专访市委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姜力琨)


 
频道推荐
  • 山海嵌玉带 人在画中游 编织绿色生态网,盐田区已建成绿道257公里
  • 聚龙山公园开展“垃圾不落地”宣传活动
  • “龙聚坪山”系列政策加速聚集创新人才,去年引进各类人才增近四成 力争本科以上人才住房“应保尽保”
  • 福田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 百名博士游福田
  • 深圳医保窗口服务将进驻各区和街道 5月1日起,首批20个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医保业务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