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5日,在深圳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透露,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大湾区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创新。
这是继深圳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之后,深圳教育、医疗行业传来的又一利好,深圳再添高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医疗人才,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医疗配比上发力,让深圳市民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医疗资源。
如何实现补齐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医疗资源上的短板?深圳通过多方发力的办法,接二连三做出一系列规划,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打好坚实基础。
首先是力争办更多的高校。去年6月12日,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全面启动建设仪式上,深圳市长陈如桂表示,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超过1500亿元办更多的高水平大学,力争到2025年,深圳的高等学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在校学生超过25万人,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强市之一。陈如桂说:“深圳必须把优先发展高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机制,加快补齐深圳高等教育的短板。”
其次在基础教育上也要紧抓不放。去年深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超过600亿元,未来每年还会高速增长。根据市教育局的规划,2019年,深圳将持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一方面加快推进中小学学位建设,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7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9万个;新改扩建1所普高,新增公办普高学位0.24万个。另一方面按照“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结合中考改革和新高考模式要求,督促各区各学校挖潜扩招,严格按照建设规模招生,增加全市高中招生计划。
最后在提升医疗水平上,不光打出了兴建高校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王牌,短期内还做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医院的规划。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圳将加快高水平医院建设,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打造国际化医疗高地。
在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到:新增三甲医院2家、三级医院4家,积极发展国际化的医疗健康管理机构。建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和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改扩建等项目,加快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七院二期、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大鹏医院和宝安人民医院新楼等项目建设,推动建设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深圳中心。加大先进医疗设施等布局,加快质子肿瘤治疗中心建设。积极筹建南科大医学院、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居住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居住在深圳,教育医疗资源正在稳步提升,一方面增强市民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要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这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深圳在教育医疗这样的民生实事上发力,相信未来还将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力,未来也将变得越来越值得期待。
新增学位
提高基础教育学位供给量,2018年,深圳教育学位建设增速,给市民再送“大礼包”。全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4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6.29万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26%,新增学位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改扩建学校
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7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61万个;新改扩建普通公办高中学校5所,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0.68万个。
职业教育
2018年,深圳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5所(含10所技工院校),其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15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7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4所。
高等教育
“十三五”期间,深圳除了已有的深圳大学医学院外,还将新建5个医学院,分别是:中山大学深圳医学院、北京大学深圳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特色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新建医院
2019年计划高质量新改扩建医院5家,全市新增病床3500张。计划建设5个中医医疗质控中心、6个中医专科联盟、建设5-7个中医专科护士与护理技术培训基地,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新生儿补助
对在本市内出生的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给予80%的财政补助,包括遗传代谢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G6PD缺乏症、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4种)和听力筛查(初筛)。
社康医院
全面加强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社康机构30家以上,开通家庭医生服务热线,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提高至45%以上。在50%以上一类社康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推进基层医疗集团专家进社区,100%覆盖全市公立社康机构。
采写:南都记者傅静怡朱倩
新闻推荐
深圳交行连续六年获深圳地区 “支付清算系统参与者考评”一等奖
晶报讯近日,深圳金融结算中心联合深圳人行对深圳支付清算系统参与银行2018年度的运营管理工作进行了考评,交通银行深圳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