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龙街道创建“阳光调解”一站式快速调解平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朱洪波摄
当发生劳资纠纷时,工人不用在劳动信访窗口排队等候,只要动动手指,扫扫二维码,将诉求自助录入系统,提交申请,就有专业的调解团队提供可靠的调解服务。这样的变化发生在龙岗区宝龙街道。
宝龙街道是龙岗区的产业重镇,劳资纠纷相对较多。2017年宝龙街道基于“互联网+”思维,创建了“阳光调解”一站式快速调解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立体申诉渠道,投诉者可通过终端系统24小时随时随地提交调解申请,并提供专业免费可靠的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方便劳动者维权,提高调解效率,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企业员工增加一道“护身符”,打造了劳资纠纷调处公开透明的“阳光调解”模式。
统计显示:2018年,宝龙街道处理劳资纠纷3431宗,调解成功率达99.3%;其中,通过“阳光调解”服务平台处理的案件共502宗,调解结案率达100%。今年初,龙岗区召开“阳光调解”模式现场会,向全区推广“阳光调解”模式做法和经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宝龙街道确定了“千亿产值、百亿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街道各项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在快速推进。宝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旭光表示,街道将进一步完善阳光调解系统,并以阳光调解系统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为街道接下来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撰文:凤飞伟徐伟王芳
透明高效
投诉人可自主选择调解员
2017年10月底,龙东社区某汽车修配厂的程师傅辞职了,但老板拒不支付工资,正在犯愁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阳光调解服务平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程师傅拿起手机登录了该系统并填写了相关资料,没想到短短5分钟后宝龙街道调解员就给他打来了电话核实信息。第二天上午,调解员便约请当事人双方来到宝龙街道阳光调解室,经过不到1小时的调解,程师傅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4130元工资。
这只是阳光调解服务平台提供服务的一个案例。据介绍,“阳光调解”在申请、受理、调处、执行四阶段都体现了高效率:在申请方面,宝龙街道设置了“阳光调解”APP、“阳光调解”公众号、“阳光调解”热线电话和“阳光调解”窗口等线上线下申诉渠道,投诉人可24小时随时随地提交调解申请;在受理阶段,系统在工作期间1小时内就会回复受理情况;在调处阶段,通过系统受理的案件,一般三个工作日内调结,重大复杂的案件不超过10日;在执行阶段,一般都是当场履行,一次性彻底解决纠纷。
为了提升效率,宝龙街道还实行分类分流精准处置,推行“线上线下平台联合受理,后台繁简预判分流转办”服务模式,由窗口及在线人员初步分类繁简纠纷,由劳动部门分管人员进行预判分流。小纠纷由窗口直接办理解决,重大劳资纠纷由综治、信访、司法、劳动、应急、公安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应急调处小组现场办公处理,保障繁简纠纷得到精准受理,从源头上化解矛盾。
“阳光”是“阳光调解”系统另外一个突出的特征,“调解员是否独立公正是保证调解是否阳光的关键。为此我们规定投诉人可以自主选择调解员。”宝龙街道劳动办负责人表示,宝龙街道对第三方机构的律师、获得调节资质的调解员等第三方调解员都实行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第三方专业调解机构独立于调解双方,自觉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具有中立、客观性。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可通过“阳光调解”自主选择第三方调解员申诉劳资纠纷,大大提高调解可信度,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
据了解,宝龙街道阳光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均由“劳动法专家、专业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组成,调解员在上岗前均参加统一培训、统一考评,服从调解工作规范管理。目前,宝龙街道拥有500多名专业调解员,街道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1000名专业调解员。
不但调解员可以自主选择,宝龙街道还为投诉人提供了多元调解途径,在街道设置“第三方调解窗口”和“人大热线窗口”,以开展“人大代表调解日”等活动拓展多元化劳资纠纷处理途径,让调解工作在当事人、社会、政府和人大代表的监督之下运行,使调解工作更加“阳光”,同时也将企业调解、第三方调解、劳动监察调解和人大调解融为一体,形成“四位一体”的调解合力。
“当事人如对调解员、调解结果不满,或者认为调解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可通过"阳光调解"系统和热线电话投诉,真正实现抓铁留痕,公平公正。”宝龙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宝龙街道专门制定了《阳光调解操作规范》,确保所有的调解工作均在阳光下运行,消除了以往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对调解员的抵触情绪,建立了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的信任。公开、公示调解员的基本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更合法、更公平。
此外,宝龙街道还联动调处仲裁,将仲裁立案等工作开设到用人单位及劳动争议发生现场,联合司法等部门把法制宣传、法制教育等融入劳动仲裁之中,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现场帮助调解,并向企业发放仲裁调解文书。在仲裁过程中,通过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形式,依法保障双方权益最大化。2018年,仲裁立案513件,结案483件,其中212件通过裁前调解结案,调解结案率达43.89%。
强化预防
实行“红黄绿”实时在线动态监控
2018年底宝龙街道接到一起纠纷案件,辖区某电子公司,因搬迁至惠州,部分工人对于经济补偿金问题与该公司存在分歧而引发纠纷。
宝龙街道接报后迅速介入,由劳动办联合司法所及第三方律师组成调解小组,联系15名员工及企业代表来到宝龙街道调解中心集中调解,并对员工提出的诉求及法律问题进行解答。
经过将近5个小时4次面对面调解、多次背靠背协商等方式,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企业当场支付15名员工经济补偿金,双方对调解结果满意,此案成功化解。
目前宝龙街道有工业园区72家,各类企业6700多家,呈现“高精尖”和“落后低端”企业“两头多”的特点,劳资纠纷频发,案件类型复杂,处置难度大。现阶段宝龙街道各项建设都在快速推进,这也加大了劳资纠纷发生的概率。
对此,宝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旭光要求加强学习,要分析劳资纠纷的趋势;加强预警,抓早抓小,快速处理好劳资纠纷;把处理劳资纠纷跟服务企业结合起来,并加强宣传教育;未雨绸缪,加强对劳动纠纷的预防。
那么,宝龙街道又是如何以阳光调解系统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和谐劳动关系,为街道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呢?
“首先我们发挥党建火车头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夯实调解基础。”宝龙街道办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统计显示,宝龙街道目前已与辖区5家企业签订结对共建责任书,拟再签订4家企业,进一步巩固政企合作。在处理重大劳资纠纷时,街道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的监督,全方位为构建辖区和谐劳动关系做贡献。
同时,宝龙街道积极强化预警工作,采用地毯式扫描方式,对辖区工业园区和企业进行排查建档,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及近期工资发放情况,对存在隐患的企业实行重点跟踪监管。
2018年,街道走访企业745家,涉及人数17.2万人,建立企业档案约800家;重点检查百人以上企业174家,并将日常走访和互联网平台监控相结合,对辖区内百人以上企业的每月用工情况和工资发放情况实行“红黄绿”实时动态监控,对企业劳资进行在线预警,通过线上线下共同监管,实现预警、处置、汇报无缝对接。宝龙街道还紧抓宣导培训,组织企业、工业园等进行法律法规专项培训,提高企业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并成立街道企业劳动法律咨询微信群,提供微信咨询服务。
要保持调解的高效,就必须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调解员队伍。宝龙街道积极建机制、强队伍,建立大案、重案、疑难复杂案件上报制度和沟通机制,开展每周一次业务集中学习和案件研讨会、重大案件总结分析研讨会等,不断提高劳动关系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联合市、区相关部门,为辖区约500名调解员开展3次专项培训及多次再培训,服务辖区2500余家企业。
新闻推荐
扫码参与投稿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孙慧聪)昨日,以“风清气正,大美龙岗”为主题的龙岗区中小学生(幼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