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委书记王强带队调研桃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大学城学子参加“桃源杯”半程马拉松赛。
长源社区举办精品特色社区高峰论坛。
4月14日早晨,深圳西丽大学城校区内人声鼎沸、高学历人员集聚,这场被誉为“最具人文气质”的“桃源杯”半程马拉松吸引了大学城众多学子及广大市民热情参与,预热、准备,一声发令枪响,跑“马”们进入南山最美跑道。这场以“公益、惠民、健康、快乐”为宗旨的赛事,已经举办了两届,成为桃源街道服务辖区居民的品牌活动赛事。
桃源街道社区、园区、校区“三区”聚集特色显著,但从前“三区”联动较少,党委核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打破条块障碍,借助高校和园区的资源优势,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对桃源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近两年,桃源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三区融合”为目标,全面推进党的组织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服务建设等,探索社区党建、园区党建新路径,发挥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资源优势,推动主体共建、融合共治、服务共享,探索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桃源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健表示,街道坚持发挥区域化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狠抓党群服务中心、民生微实事两个抓手,坚持打造“三区融合”街区治理特色,亮出“红创文化”“育人工程”等街区治理品牌,打造“三区融合三创驱动三化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公共社区、企业园区、高校校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文/图:姚浩丁侃
抓党建、建阵地
系统化构建社区治理体系
去年10月份,桃源街道高标准打造的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也是南山北部片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党群服务中心。
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委为统领,统筹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着力打造“一中心两平台”(即桃源街道“三区融合”展示中心,北部片区园区党群服务平台、共建共享资源对接平台),结合辖区党员群众需求,设置政企服务、产业政策支持等5个服务窗口,为广大党员和人才提供70项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黄健表示,将努力把智园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园区党员群众的红色家园,树立“跟党一起创业”的南山品牌,做到“企业有需求党委必响应、人才有困难党委必帮助”。
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只是桃源街道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桃源街道实施“一中心多站点”阵地建设,推动1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提档升级,增设16个党群服务站,提升党群阵地的利用率,有效拓展了服务辖区企业、居民的空间载体。
除了空间场地外,桃源街道还创新联动机制,与高校校区党委、企业园区党组织,搭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推动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党委,智园、智谷等高新产业园党组织参与桃源街道基层治理。
同时,桃源街道充分利用辖区人才优势,邀请市区专家领导、高校学者、企业高管组成社会治理专家智库,凝聚各方力量为社区治理、社区定位、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桃源街道人杰地灵,高等科研院校、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智力和科技资源丰富,作为智库的一分子,今后我们将积极发挥所长,为桃源建设、三区融合贡献力量。”深圳市芯思杰智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表示。
在12个社区街道全面推广“三三制”,搭建1+N的党建引领下的共治平台。“1”是指社区联席会议共建平台,“N”是指依据社区问题而成立,由高校专家、园区代表、社区党员、骨干居民业主代表等组成的自治委员会。目前已成立了40个社区自治委员会。
去年,桃源街道孵化和培育了126个社区社会组织,其中,桃源社区成立了35个社区社会组织,峰景社区成立了22个社区社会组织,大部分社区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是党员,这些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群众点菜、政府买单
品质化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爸爸是超人”有趣,“关爱小候鸟”挺好,“肿瘤早筛查”有必要!
黄健认为,民生微实事项目聚焦的是居民群众身边的小事,解决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急事、难事,体现的是大民生。
4月23日,桃源街道举办“三区融合”民生直通车之旅项目启程发布会暨训练营开营仪式,街道相关领导和科室负责人、辖区两代表一委员、近百家社会组织、高校、企业等代表共话“桃源特色”精品项目,共谋民生微实事发展。
民生微实事的显著特点就是群众点菜、政府买单。如何确保“菜肴”符合群众口味?民生直通车之旅项目启程发布会暨训练营,就是桃源街道结合2018年民生微实事现状与需求调研推动民生微实事服务工作的创新举措,目的是深化一个服务体系,优化一批精品项目,强化一支民生队伍,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只要有能够惠及社区的好项目,我们街道民生微实事资金将全力支持落地。”黄健在发布会上表示,街道党工委打造“民生直通车”之旅,就是希望12个社区用绣花功夫将民生服务做精准、做精细,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菜式”,将民生直通车开到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家里和心里。
去年,桃源街道便累计实民生微实事施项目292个,平均每个社区超过20个民生微实事,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走进桃源街道各社区,处处都能见到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开展,同样,“小社区大舞台”活动亦办得有声有色,体育比赛、公益服务、手工制作、文艺演出、亲子课堂……各类精彩活动天天有,义诊服务、妇幼保健、国学知识等各类服务精准递送到居民家门口,把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桃源街道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公益慈善学院”。借助“公益慈善学院”平台,开展“桃源街道"三区融合"量身定制社会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吸引了262个社会组织、工商企业、高校社团等在内的多元化组织为桃源街道及12个社区量身定制社会服务项目,最终建立一个社会服务项目库。
为提升居民获得感,桃源街道通过创新微信公众号平台“wonderful桃源”激活社区活力,实现桃源建设的全过程可视化和可监督。为提升居民参与感,桃源街道制定了“社区自治十条”,引入现代化的议事规则,推动社区议事实效化。龙辉社区建立“红细胞工程室”落地“书记下午茶”议事项目。峰景社区建立“红创议事厅”搭建四级协商议事平台。
亮品牌、促融合
特色化构建社区治理格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位书友声情并茂地朗读普希金的诗句。活动中,9位职工书友以“感悟”为主题,讲述了各自的人生故事,并现场朗读自己喜爱的经典名篇,有朱自清的《背影》、龙应台的《跌倒》,还有张小娴的《爱情的餐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真挚的分享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书友。
这是桃源街道举办的“悦读·阅世界”主题活动现场,70多位来自社区、企业的职工书友相聚一堂,一同感受好书的魅力。
桃源街道工会在走访企业与职工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职工群体中有很多阅读爱好者。以活动促交流,就是让工会以书友会的方式把职工团结在一起,沟通思想,学习知识、分享感悟,增进友谊,提高企业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企业职工成长。去年,桃源街道相继开展了“主题书友会”“好书朗读会”“职工小剧场”等系列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打造属于职工的精神家园。
以需求为导向,以微实事项目为抓手,桃源街道党工委构建民生微实事三级服务体系,推动街道品牌项目、社区民心项目、社区组织/高校/园区融合项目三类项目落地,鼓励园区、高校申报创新创客类项目。
以共享促融合,街道党工委打造了“红创文化”特色品牌,街道联动园区、校区资源,高标准打造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智园党群服务中心,推动“三区融合”展示基地和“红创文化”基地建设,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推动企业园区、公共社区、高校校区跟党一起创业。峰景社区建立了1个由春晚舞台走向民间的“红创文化艺术团”,传播党建声音。目前吸纳了124名居民群众参与,自编自导自演多场大型晚会。长源社区将创新创业文化带入社区,与原有的烈士纪念碑等革命文化融合发展,提升社区居民思想意识。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新的一年,桃源街道党工委坚持区域化党建引领公共社区、高校校区、企业园区三区发展,以“三区融合”推进基层治理。利用“桃源街道社会治理智库”平台,举办民生微实事工作研讨会,探索民生微实事工作新路径。优化民生微实事服务三级体系,发布项目需求,重点向高校校区、企业园区、社区社会组织征集一批接地气的融合类项目。
■社区风采
龙珠
打造小而美的正能量社区
龙珠以社区党委为引领,以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为抓手,统筹青年教师公寓智力资源、传统社区服务资源,通过红色创建行动引领社区方向,打造“小而精、精而美”社区服务,弘扬社区正能量文化,创建“红创行、小而美、正能量”的服务型社区。
由社区党委牵头,整合社区内高校哈工大(深圳)7名教授、青年教师公寓7名教师等专家人才、党支部书记、党群组织优秀人才,社会精英人才等智慧力量,搭建了一个社区智库平台。通过开展联席会议、民生微实事指导等共商共推共联举措,建立哈工大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为社区党建、服务提质、环境行动等社区治理工作中出谋划策。
在活动中心设立居民议事厅,吸纳社区党员、青年教师公寓教师等加入议事会,定期组织议事会成员议事。至今,龙珠社区已培育9家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议事会决议,促成龙珠乒乓球协会的正式成立,开展青少年乒乓球培训、社区乒乓球裁判员培训、2018年首届乒协杯乒乓球联赛等,活跃社区氛围。
社区党委还内引外联,发掘社区才艺精英、联动社区教育资源、引入社会组织、链接优质社会资源,打造以“携青教、助老弱、增能量”为理念的正能量学院。学院下设银龄俱乐部、靓妈俱乐部、“风雨同行”俱乐部三个主题鲜明、活动多样、自主性强的俱乐部。
桃源
打造融合互动温情社区
桃源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平台、拓展阵地、创新机制,全面调动社区各方资源,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精准服务”有机结合,初步形成“党群融合、自治融合、服务融合”于一体的党建引领下的融合式治理格局。通过党群、自治和服务三大融合,促进社区大融合。
社区党委牵头建立“支部流动服务站”“社区资源联络会”“桃源议事之声”,构建了“一站一会一声”的问题解决机制,通过“支部流动服务站”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社区资源联络会”全面协调社区资源、“桃源议事之声”解决社区问题,形成党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实现党建引领促融合,多元共治聚合力。
针对弱势人群和社区矛盾焦点,社区党委成立了长者支持、女性关爱、青少年成长、爱心义工、退伍军人和社区环卫等6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均有一定比例的党员担任,以便党员在社区综合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6个委员会协助解决社区问题20余件,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区党委工作的重要抓手。
峰景
打造人文融合品质家园
峰景社区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多元共治下的精细化治理为主线,以智慧化社区建设为重点,以红创文化和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建设为特色,引入高校智库资源,推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峰景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一个“一核一网”精细化治理示范社区。
由于社区小区较多,党员相对分散,社区党委通过“1+N”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1”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核心阵地,“N”是增设香瑞园、天地峰景园、俊峰丽舍、十五峯、水木华庭等多个党群服务阵地。
社区党委牵头建立了社区“达人库”和“资源库”,包括英语教育、舞蹈培训、婴幼儿智力开发、防灾急救、美容美发、疾病预防等多方面为社区提供免费服务的“单位资源库”和手工艺、心理咨询、厨艺等方面有特长的“社区达人库”,资源库和达人库均已为社区提供多次公益性服务。
为激发社区文化活力,社区党委整合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资源,以“乌兰牧骑”文艺团队的表演形式,以传播党建声音、宣传社区好人好事、传承国粹文化为主要题材,成立了“峰景社区红创文化艺术团”。通过公益性质巡回演出,给辖区群众、学校、企事业单位送去党的关怀问候,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现新时代和谐社区的精神面貌。目前,艺术团吸纳了124名居民群众参与。
龙辉
打造旗帜花园典范社区
龙辉社区党委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实施“三大工程”,盘活社区资源,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激活党群活力为目标,着力营造一个“党群共融、多元共治、三区共享”的“旗帜花园典范社区”。
龙辉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一个细胞培育一个党员、一个党员树立一面旗帜、一面旗帜发动一批群众”为宗旨,建设“红细胞工程室”。打造“书记下午茶”党群议事空间,联动社区多方力量在“工程室”中研究社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让党组织的服务更贴近群众。如群众提议修建的休闲步道,解决了龙辉花园基础设施薄弱、文娱休闲地方较少的问题,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目前,“红细胞工程室”共开展了“书记下午茶”23次,参与的党员群众共计167人次,商议解决的社区事务有18件。“红细胞工程室”的建立,凝聚了党群力量,充实了党群服务队伍,提升了党群参与议事的积极性。
针对社区社会组织薄弱的问题,社区党委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以“一个项目培育一个社区自组织”为目标,龙辉社区自组织数量实现了从三到九的变化,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和积极性。
长源
打造共建共享活力社区
长源辖区内“社区—园区—校区”三区特色鲜明,但联动不足,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一核引领,两轮驱动,三区融合,打造共治有活力、服务有效果、群众有凝聚的精品特色社区。
成立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家庭和谐委员会、社区调解委员会、安全事务委员会三个社区共建委员会,建立对应的一系列职责清单、工作制度,分类梳理解决问题。社区两委班子、热心居民、辖区单位管理人员、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社区驻点律师、辖区警察参与其中。三个机构高效处理辖区内的家庭调解、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等事务,并举行反家暴、妇女维权宣传活动5次,解决劳资纠纷7宗,开展日常排查工作12次。
针对辖区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提升需求,社区党委开展了“智慧青少年成长计划”进校区活动,为360人次提供服务;由港科大创客团队联合园区科创企业举办“玩转无人机亲子创客季”项目,共开展8场无人机创客活动,超过500名学生受益。
■桃源档案
桃源街道位于南山区东北部,现辖12个社区。其中龙光、珠光、平山、塘朗、福光、长源6个为农城化社区,桃源、龙辉、龙联、大学城、峰景、龙珠6个为纯居民社区。辖区内有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深圳)、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深圳)等高等院校校区,又有智园、智谷、云谷等高新科技园区。公共社区、高校校区、企业园区三区特色明显,智力资源丰富,服务资源集聚。结合辖区内高校校区、企业园区集聚的现状,桃源街道提出“以主体共建、多元共治、资源共享促三区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精品特色社区创建理念,全面推动公共社区、企业园区、高校校区共建共治共享”。
新闻推荐
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多层次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华侨城中学:向海而生,风正帆远
▲侨中校园风貌。晨曦初现,滨海长廊微风轻抚;夜幕降临,深港两岸华灯摇曳。深圳湾畔的不同景致,让身处其中的深圳市南山区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