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下称“国际人才大会”)圆满落幕。作为此次盛会分会场的龙华区,再度获得大会组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这是2016年至今,龙华连续4届获此殊荣。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性的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2012年12月,建立新区不足一年的龙华,首度参会。与大会同行八载,龙华连续四届获得“突出贡献奖”,这在国际人才大会历史上实属少见。
“精确谋划,高效执行”,国际人才大会组委会如此评价龙华。那么,连续获得“突出贡献奖”的龙华,谋划了哪些令海内外英才耳目一新的品牌项目?对于国际人才大会“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理念的落地,龙华贡献了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报记者特地梳理了龙华历届参会的创新之举,探寻“突出贡献奖”背后龙华人才工作的创新脉动。
南方日报记者吴永奎
“百博行”活动被广泛复制
要说龙华对于国际人才大会的品牌影响力贡献,第一当属“百名海外博士龙华行”(下称“百博行”)。
这个发端于龙华区的品牌活动,将国际高端智力与龙华本地发展需求充分对接,堪称是对大会“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理念的鲜活演绎。
2013年国际人才大会期间,龙华启动第一届“百博行”活动,邀请112名来自美、英、加、日等10多个国家的博士,带着100多个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高科技项目齐聚龙华。
在一天的考察交流中,博士们参观深圳北站周边地区、宝能科技园、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等龙华区标志性建筑及园区后,参与“龙华新区人才发展环境推介会”与“创智龙华人才沙龙”活动。
“百博行”活动直接打开了龙华与海外高端引智资源的通道,开创了龙华引智交流的新局面。首届“百博行”即有6名博士与龙华企业牵手,4家国外优秀人才协会与龙华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
六届“百博行”有超过70名海外博士与龙华区达成合作,成为龙华高层次人才方阵的中坚力量。
如今,“百博行”已成为龙华对接海外高端人才的保留项目与“拳头品牌”,并得到国际人才大会组委会及其他参会单位的认可,百名海外博士龙华行已经升级为“深圳行”,进而在深圳各区开枝散叶,衍生出新的品牌,“百博行”的品牌矩阵规模初具。
“人才街区”为全国首创
2018年4月14日上午,第十六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盛大揭幕。在会展中心1号馆最中心的展位,占地630平方米的龙华区展台人流如织。
引人注目的是一片名为“人才街区”的沙盘。沙盘里,红墙素瓦,街道纵横,建筑与标签错落有致,分别标注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业孵化组织、人才安居公司、金融机构、行业组织等,烘托出一个集“公共服务、产业集聚、创业孵化、人才安居、投资融资”五大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服务平台。
“人才街区”是龙华的首创,全国只此一家。街区建成后,可容纳500人入驻,50家公司在此创业,每年可为18000名创业者提供服务。
“人才街区”勾勒出一幅惬意的创业生态图景:早晨你迎着晨光起床,在咖啡店吃过早餐,几分钟就走到了办公室。上午你接到来自香港的电话,1小时后,你可以与相约者在香港中环见面,下午又能回到办公室。傍晚,忙碌一天的你从工作间出来,可以到一楼的餐厅点一份晚餐,在落日余晖下喝杯咖啡,和路过的邻居聊聊天,问候几乎每天会遇见的哈士奇。之后穿过两个路口到公寓换上运动衣,来到热闹的健身房……
据了解,“人才街区”将人才管理服务的理念与实践深度结合,并利用辖区街道老旧园区打造人才服务创新项目,既是人才工作的一大创新,也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人才街区”一经推出,便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掀起一股前来龙华考察观摩的热潮。
龙华为优秀人才“造像”
当深圳向着全世界大声喊出“"深"爱人才"圳"等你来”时,龙华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尊才爱才之意,让人惊艳不已。
碉楼林立、绿树环绕,客家故居,粉墙黛瓦,油菜花肆意绽放……作为版画艺术的圣地,观澜版画村展示的那种宁静和谐之美,震撼了世人。
版画,成为了龙华驰名海内外的国际名片,也成为龙华礼遇人才最独特的表达元素。
就在去年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以龙华优秀人才为蓝本,版画艺术家用光影、图像渲染着人才梦想,“为人才造像”。
“新时代的追光者”,龙华区为此次人才版画展如此命名。这也是全国首个人才版画展。
成为画像中的“追光者”往往是对龙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比如韩国工程院院士韩彰秀、国创新能源研究院院长茆胜等人。在版画艺术家的刻刀下,这些大咖的故事化作一幅幅精美的版画,诉说着人才在龙华的汗水与奋斗、荣光与梦想。
“版画是世界语言,也是龙华区最大的特色元素,将人才纳入版画创作的题材范畴,借助版画这一既富于民族特色又世界通行的艺术载体,让海内外从版画艺术的视觉了解龙华人才的故事,感受龙华对于人才的尊重和礼遇”,龙华区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负责人坦言。
以版画为人才造像,令人耳目一新。韩彰秀表示,这是他收到的最有特色的礼物。
“与人才相识就如同翻阅一本电子书籍”
在第十六届国际人才大会龙华展区,一本摊开的大书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点击页面,书页随即被唤醒,显示出“人才电子图书馆”的字样。随着点击的持续,翻页不断,龙华区各类人才的故事如同书籍一般徐徐展开。
“人才电子图书馆”是龙华在“人才街区”“人才版画”之外,为表达人才礼遇奉献的又一创意设计。
龙华都有哪些“人才大咖”?他们背后又有哪些奋斗故事?他们与龙华如何结缘?他们的加盟将给龙华的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为了回答这些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龙华区人才服务部门跳出了常规“海报体”的窠臼,大胆提出了“人才电子图书馆”的创意,每一位高层次人才或团队的故事,均以电子书籍的形式呈现,“与人才相识,就如同翻阅一本本电子书籍”。
以“电子图书馆”的创意铭记人才,令读者倍感新奇,也让人才本身倍觉尊重。
细数龙华多年来国际人才大会的种种创举,从“百博行”到全国首个“人才街区”,从独一无二的“人才版画”到匠心独具的“人才电子博物馆”,既鲜活诠释了国际人才大会“融全球智力促共同发展”的理念,为大会在全球人才网络树立品牌持续注入强大活力,又创新性地传递出深圳礼遇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的博大胸怀和时代强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吴春华通讯员杨俊锋张建凤)日前,观澜街道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平安创建在行动共享和谐新龙华”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