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1月7日挂牌成立,2018年4月2日正式受理案件。自成立以来,龙华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正确指导下,大力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家事纠纷解决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集家事案件专业化审判、家事纠纷综合协调解决、当事人专业心理疏导等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家事诉讼中心平台,创建家事纠纷“1633”柔性审判新模式,让家事审判更有温度,走出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家事审判新路子,家事审判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4月2日至2019年4月30日,共受理家事案件840件,结案503件。其中调撤结案366件,调撤率达73%。家事纠纷“1633”柔性审判新模式获评“筑安龙华十大平安建设事件”。负责家事审判的赵曼琪法官获深圳中院授予的个人专项三等功1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
创建“1633”家事纠纷柔性审判新模式
按照“多措并举、系统处理、共同发力、彻底化解”的家事纠纷处理思路,创建家事纠纷“1633”柔性审判新模式。
“1”指搭建一个家事诉讼平台。成立专门的家事诉讼中心,实行家事案件集中审理模式,家事诉讼中心的法官专门负责审理家事纠纷案件。中心集专业化审判、纠纷协调解决、专业心理疏导于一体,是“一站式”的多功能、集成式家事纠纷解决平台。所有进入法院的家事纠纷,均在家事诉讼中心“一站式”解决。
“6”指实现家事柔性审判功能的六项配套设施。围绕家事审判特点和需求,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营造柔性司法氛围,设立妇联婚调室、心理咨询调解室、心理评估室、单面镜观察室、亲子陪护室、母婴室。这六个功能室是符合家事审判特点的必要配套设施,处处体现了司法的柔性关怀。
“3”指“三全”调解模式。将家事审判与诉调对接机制紧密结合,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牵头、社会参与”的家事纠纷解决强大合力。建立“全方位”联动机制,法院与妇联、各街道和社区联动化解家事纠纷,形成工作合力。实施“全流程”介入,把调解贯穿在诉前、庭前、判前,有效避免家事矛盾升级。打造“全员”调解队伍,建立起由法官主导,法官助理、书记员、送达员、人民陪审员、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妇联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者等多方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全面提升调解质效。
“3”指实施“三步法”柔性化解。第一步:法官接手案件后,首先邀请心理咨询师、家事调解员参与,对纠纷双方矛盾进行诊断,梳理案件争议焦点和遭受心理创伤人员情况,为下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打下基础。第二步:针对多数家事纠纷当事人心理存在阴影、情绪波动较大等实际情况,对当事人实施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心里疙瘩”,让当事人理性对待纠纷。第三步:及时进行判后回访,跟踪家庭关系修复情况,最大限度减少因家庭矛盾升级引发新的社会问题。“三步法”是家事审判法官提炼、遵循的标准化、人性化的纠纷处理方法,实现了家事审判对婚姻、家庭、亲情关系的诊断、治疗、康复功能。
规范家事诉讼特别程序
面对人民群众对家事审判的新需求新期待,建立符合家事审判规律的诉讼特别程序。
规范家事案件立案程序,在立案窗口设立专门的家事案件受理窗口和立案流转通道,强化家事纠纷的诉讼指引与风险提示,加快家事案件的流转和化解。
建立财产申报制度,要求双方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主动申报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债务,明确告知申报不实或隐瞒不报将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促进离婚案件当事人诚信诉讼。
建立圆桌审判制度,在法庭设有专门的圆桌审判台,在维护庭审严肃性的同时,将适合家事案件特点的审判方式贯穿于整个庭审,弱化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提供更多的精神关怀,使庭审气氛更加融洽,达到最佳庭审效果。
实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将对当事人的保护从身份利益、财产利益延伸到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为家暴受害者构筑起法律保护屏障。与区妇联、街道等部门加强合作,完善代申请人身保护令制度,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代表制度,依法保障弱势方的法律权益,构建全区统一的家庭暴力预防和处理平台。
设置离婚案件“冷静期”,防止情绪化离婚,通过当事人的冷静考虑和法官的跟踪疏导,有23件离婚案件调解和好或撤诉结案,矛盾纠纷得到理性处理。
建立离婚证明书制度,充分保护当事人隐私,共发出离婚证明书35份,受到当事人好评。
家事审判队伍,人人都是多面手
加强专业化建设,建立“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的家事审判团队。选拔熟悉婚姻家庭审判业务、具有一定社会阅历、掌握相应心理学知识、责任心强、善于沟通的法官,专门负责家事审判工作。针对家事案件特点,着力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多面手型法官助理”,积极打造具备心理咨询专业知识与精通法律专业知识的“双料家事调解员”队伍。
以妇联婚调室、心理咨询调解室为载体,加强与区妇联、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机构、协会的联动合作,选聘53名具有法律、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的人员担任专、兼职婚姻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和人民陪审员,进一步充实家事调解队伍。
深度调研,助力类案裁判标准化
加强实证调研,服务家事审判,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家事审判团队对受理的所有家事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每一个案件的离婚原因、无争议事实、争议焦点、判后回访等信息进行统计,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为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发掘典型案例,统一裁判标准,提高家事审判专业化水平。家事纠纷涉及人身权、财产权等多种权利类型,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当事人自由约定形式多样。家事审判团队在整合大量案例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家事审判案例库,使得同类案件有例可援,促进类案裁判标准化。
主动延伸审判职能
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华法院在妥善处理家事纠纷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家事审判的社会辐射功能。加强法治宣传,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深入宣传家事典型案例,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市民、学生等社会代表走进家事诉讼中心,体验家事审判氛围及工作方法,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事审判工作的良好氛围。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建设,深入开展“法官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组织法官到基层举办专题讲座,讲解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选取赡养、继承等常见纠纷巡回调解或开庭,就地化解纠纷,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与区妇联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进行反家暴座谈等系列专题活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积极参与龙华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儿童友好型城区行动计划,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献谋献策。共举行调解员培训授课3次、法院开放日活动2次、反家暴座谈会1次、上门送达及上门调解10余次、为当事人提供亲子陪护及母婴护理50余次。
一年多来,龙华法院家事诉讼中心配套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家事审判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家事审判团队凝神聚气、勇于担当,家事审判工作成效显著,真正做到了以“小家”之和促“大家”之稳,有效地维护了辖区家庭的幸福安宁,促进了龙华区的和谐稳定。(赵曼琪)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周德萌通讯员李婉婷)5月12日,大浪街道妇联在青年梦想+开展“爱在心中感恩更美”母亲节活动,来自机关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