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社区英语口语培训活动。
对社区小山坡进行绿化综合改造。
举办社区风采才艺大赛。
建设儿童活动设施。
开展青少年活动兴趣班。
为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深圳市社区建设促进会承办的“民微好项目”大赛已经从400多个参赛项目中,评选出了50个项目进入路演决赛环节,评选结果也已通过深圳社区家园网等平台发布。发展了5年的民生微实事,呈现了哪些新变化?符合什么标准才能脱颖而出?让我们走进专家评审会现场,一探究竟。
1
从4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吸引了298家单位携457个项目报名参赛,经首轮资质审核,339个项目进入专家初审环节,4月20日下午召开了“民微好项目”大赛专家初审会,由深圳市民生微实事专家库中的5位专家对通过资质审核的339个项目进行了初审,优选出140个项目进入第二轮专家评审。
5月11日上午,“民微好项目”大赛第二轮专家评审会。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组织代表、高校专家、媒体代表等9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入围的140个项目进行评审。专家团队结合各自领域丰富的行业经验,充分发挥专家智囊作用,确保项目评审客观公正。
经过3组9位专家一个上午的认真评审、合议,最终从140个项目中评选出“小小服装设计师———STEAM教育社区儿童艺术夏令营”“幸福社区公共安全保障计划”“一路相伴·与爱同行社区残障人士园艺项目”等50个项目进入到下一阶段的路演决赛环节,相关评审结果也已同步在深圳社区家园网等平台上予以公布。
2
从百姓需求出发:
提升精细化、专业化程度
评审专家认为,开展此次比赛十分有必要,通过“民微好项目”大赛推广出一批好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经过今年的项目评选,如今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入围的50强项目里,既有关注居家老人安全的智慧解决方案,还有关注老人健康的睡眠监测,更少不了失能老人的家庭支援服务,更注重民生,更注重老百姓的实际需要。
深圳市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作为评审之一,近几年曾在深圳各区多次参与民生微实事项目的评选和评估工作。他表示,民生微实事项目俨然成为深圳社区治理的优质品牌项目。而此次大赛举办的意义,就在于探寻民生微实事提高质量的关键。“让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入库,真正做到让社区居民点菜。”此次大赛的举办,将会有一批优质项目进入项目库,将会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提升民生微实事的项目质量有帮助,同时也能引导居民来关注这件事。”
和前两年相比,如今的民微项目从设计到陈述,在专业化方面都提升了很多。“每个项目一看就很清晰,对于一些问题的掌握,包括项目需求设计都非常好。”此外,饶锦兴认为,项目征集的形式在充分体现公平公正之余,还兼顾了深圳市民多样性的需求。随着细分领域的数量增多,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在发生更迭。
拥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深圳市政协委员蒋雷,“这一次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康娱活动和手工活动已经很难入围了,真正优质的项目需要从百姓的需求出发。”民生微实事的创新举措对于体现小政府大社会的建设能起到积极作用,真正按照市民点餐、政府买单、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单位来共同参与的模式,积极推动着深圳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参与到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来。
3
100个优质项目入库
为申报提供参考标准
事实上,早在2015年我市就已建立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以下简称“项目库”)。目前,项目库已成功向社会征集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重要领域及促进社区发展和增加社区公共福利的四批次共100个优质服务类项目入库。
此外,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两次市级“项目库”项目评估工作,开展了两场“项目库”项目实施方交流座谈会,还举办了盐田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新区、大鹏新区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项目对接洽谈会,并在相关街道开展了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资源对接洽谈会,把“项目库”项目推介给各区(新区)、街道及社区,极大地推动了“项目库”项目的落地实施。在2019年3月的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项目评估中项目落地数量超过1500个。
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标杆和示范效应,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龙华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也陆续建立了区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坪山区“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也即将启动。市级“项目库”项目经过严格评审,其入库程序、经费标准、服务指标量化等为各区“项目库”的建立及各社区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申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标准,规范了服务类项目的申报和执行,极大促进了“民生微实事”工作的开展。
统筹:张馨怡
文:张馨怡李敦首
图:张馨怡杨宣容
制版:陈欣张博刘艳兰黄永文
新闻推荐
(记者苑伟斌)5月14日,记者从深圳市口岸办公室举行的“深圳口岸通关改革创新研讨会”了解到,皇岗、沙头角等口岸进行重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