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北京5月27日电 (驻京记者 李萍)26日,在京举行的十月文学院“名家讲经典”总第十七场讲座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范子烨,给文学爱好者讲解中国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赋与晋宋政治,并指出,“写心”是陶渊明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自觉追求。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杰出的诗人,从来都是抒写心灵世界的高手。由自我心灵的幽曲隐微,彰显具有普适意义的历史情怀和人文精神,也是一首诗成为不朽的文学经典的必由之路。”讲座中,范子烨从政治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陶渊明及其文学创作,站在陶渊明的角度和高度,也更能看清晋宋易代之际的社会、历史和人性,并指出, “写心”是陶渊明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自觉追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赠羊长史》等作品都是诗人心灵的自由书写,同时与晋宋易代的历史变迁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指出,陶渊明对时代的风云变幻是密切关注的,他的诗笔也是与时代同步的。他的作品并不是外部世界的直接投影,诗人也绝不是时代风气的奴仆。人道主义的具有当下意义的博爱与个体主义的超然世外的情怀完美结合,使这些作品成为不朽的经典。政治是推动陶渊明运转其文学世界的轴心推动力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一生五次为官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
据悉,作为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的公益性文学品牌活动,“名家讲经典”系列讲座已成为首都一项知名的文化活动品牌。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窦延文)为给深圳市广大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迎考和考试环境,市生态环境局对高考、中考期间建筑施工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