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沛娜)近日,“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93期活动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华吟诵学会副理事长吕君忾为读者讲授分春馆吟诵的方法,令现场观众受益匪浅。
“我个人是比较主张用本土语言来吟诵的,因为只有用原生态的本土语言来吟诵才能够把感情展示出来,才能够把古代作者的诗词、文章的感情展示出来。”讲座上,吕君忾带来了岭南著名词人、词理论家、分春馆主人朱庸斋存世的珍稀音频,同时,他还亲自示范吟诵了李白、李商隐、苏轼等人的骈文和诗词,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的吟诵与粤曲是互相影响的。吕君忾笑言,有朋友就曾说他“受粤曲影响太深了”,其吟诵似是在唱粤曲。对此,吕君忾解释说,其实是粤曲接近吟诵。“吟诵在隋唐以来就有了,粤曲发展是近两百年的事情,一千多年的吟诵怎么会学粤曲?但是毕竟我们是在粤语地区,所以它们无形之间也相互影响了。”他指出,具体来讲,吟诵跟粤曲从音韵、平仄、九声上都非常有关系。
“为什么推广吟诵那么困难?为什么那么容易学的吟诵,在我们读私塾的过程中几天就学会了,而社会上的人我教了半年他们都不懂?”这是近几年吕君忾也在反省的一个问题。“后来我发觉一个非常大的拦路虎在那里,什么拦路虎?平仄。”吕君忾介绍,用普通话来调音时,因为只有三个调,四个声,没有入声。平声、上声、去声表示声音的高低,入声表示这个文字的长短。没有这个文字的长短,文句便少了节奏。而中原古音有四个调、九个声:阴阳平声,阴阳上声,阴阳去声,阴阳入声,第九音是中入声,中入声比阴上声要低一点,比阳入声要高一点。九个音的声音更细腻,感情更丰富,它把中国文字的声音都包在里面。
“你过了这个平仄关,吟诵就迎刃而解了。入声不影响人际语言交流,只影响文学创作和吟诵情感。调音,就为了要辨明中国文字的发音属性。它不难,难在要学音律得花点功夫。我们学《声律启蒙》,两天就把格律搞清楚。《声律启蒙》非常准确地把平声、仄声分成一对一对的对立起来,很工整,很容易接受。”吕君忾说道。据了解,为了传播普及格律诗词的创作和吟诵知识,吕君忾曾撰写了《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
新闻推荐
省第四届“谁是棋王”国象争霸赛 深圳竹园赛区十六组别冠军产生
各组别冠军在颁奖后合影。深圳特区报讯(记者陈强)2019年广东省第四届“谁是棋王”国际象棋全民争霸赛深圳竹园赛区比赛,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