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向李亚威(右)回赠“捐赠证书”。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通讯员 张森
今年 “4·23”世界读书日,深圳图书馆正式启动了深圳人著作征集整理工作,面向全社会征集深圳人著作、文献手稿与相关信息。这是一次关于“个人著述与城市记忆”的邀约,更是对深圳建市40年来文化成果的全面梳理,最终将编辑出版《深圳人著作目录》一书。
时隔一个多月,该项目征集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深圳知名专家、学者的热烈回应。仅以5月26日当天为例,深圳图书馆就收到了但昭义、邓康延、李亚威、姚峰、尹良、于海滨、闻正兵等学者捐赠的文献,包括个人著述、专业书籍、影音创作作品、手稿资料等。
26日上午,记者在深圳图书馆专访了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当天,她一口气向深圳图书馆捐赠了10部作品,并表示将来会把自己的全部作品都捐给图书馆。
写的书赠给深图很有意义
深圳晚报:您这次捐给深圳图书馆的作品有哪些?
李亚威:这一次,我捐了近10部作品,包括《深圳故事》、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为我制作的《大地之印》等。未来,我会把我的所有作品都捐到图书馆,因为放到图书馆里,你的作品会一直活着。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柜子里,没什么意义,图书馆是作品最好的归宿。
深圳晚报:您如何看待《深圳人著作目录》这个项目?
李亚威:我第一次听到深圳人著作征集的时候,就从内心赞同这个计划。因为对于深圳人来说,我们是与这座城市一起呼吸、一起成长的,我们共同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东西,应该收集整理起来。
深圳晚报:可否谈谈您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感情。
李亚威:我对深圳充满感情,因为在这座城市里,重新“长出来”一个李亚威。
1994年,我刚来深圳的那个时期,虽然深圳已经有了一部分建设,但仍然有很多大工地,到处都是在热火朝天地建设。这是我当时看到的外化硬件。
而内在呢?那个时候其实也在不断进行观念的碰撞。就我自身而言,留下来?还是离开?这样的问题不断冒出来。当时,我以我的感受,为深圳创作了电视电影《深圳故事》系列,如《妈妈飘着长头发》《红跑车》等。其实在《深圳故事》里,我始终在表达一个人与自身的搏斗。我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一定要完成自己的涅槃,建设自己的高地,重新长出一个你来。
“目录”本身强调了全民书写
深圳晚报:深图期待通过征集深圳人著作、出版《深圳人著作目录》的方式,诠释一座城市的文化成果。可否从您的角度,谈谈这个项目的意义?
李亚威:这是在给这个城市建档案,我想,它的意义不止于当下这一刻,在未来会更加凸显。
这座城市的历史是由大家共同书写的,《深圳人著作目录》就强调了全民书写。从人性的角度、历史发展的角度、细节的角度,使得这个城市的历史全面立体地记录下来。这个对于未来搞研究有非常大的意义,是真正给后代留下了东西。
深圳晚报:如果一座城市有气质的话,您认为深圳的精神气质是什么?
李亚威:我们这个城市不断在进行文明方面的建设,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细细体会,你会发现深圳人的气质不一样,深圳人永远是朝气蓬勃的,尤其年轻人的眼神里充满着学习的渴望,这就是深圳的精神气质。
深圳图书馆“深圳人著作征集令”
●征集时间:
自2019年4月23日起至2019年10月31日止。
●征集对象:
在深圳或曾经长期在深圳学习、工作、生活过的人员。
●征集内容:
1.个人著作或主编的实体正版图书:鼓励捐赠一至三本,并附有作者签名。
2.文献手稿:对于个人具有重要代表性且内容完整的著作文献手稿。
3.著作目录:包含书名、责任者、出版信息(出版社和出版年月)、页码、尺寸、ISBN号或统一书号等必要信息。
4. 著者信息:包含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个人简历或学人小传等必要信息。
(同时也征集在深机关、企事业单位编辑出版文献)
●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2001号深圳图书馆六楼服务台
联系人:李璟
联系电话:0755-82841093;0755-82841156
邮件地址:tecang@szlib.org.cn
深圳图书馆
2019年4月23日
新闻推荐
(记者包力通讯员杨俊宏)5月2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革命圣地延安举办首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鹏法先锋再出发”主题教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