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打造养犬“深圳模式”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制图/何晓晨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通讯员 崔嵩
小区发现无绳遛犬现象,将被视为流浪犬予以网捕,不清理犬只粪便或将收取50元清洁费并计入小区集体利益……5月29日,记者获悉,深圳计划打造养犬“深圳模式”,并启动“TNA三年计划”,到2021年实现全市基本无流浪犬目标。
计划打造养犬“深圳模式”
5月29日,深圳举办了爱犬日主题宣传活动,对于收治的流浪犬将送往哪里、市民想收养流浪犬怎么办、收养包括哪些规定和程序这些养犬热门话题进行了知识普及和回复。
据了解,深圳是我国较早为规范养犬立法的城市之一。早在1995年,深圳就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限制养犬规定》。2006年,深圳调整立法思路,变“禁止、限养”为“规范、管理”,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引发巨大反响。然而,与国内许多城市陆续颁布的“养犬令”一样,法规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涉犬投诉时有发生。
目前,相关部门计划打造建立养犬“深圳模式”。比如,建立全市统一的养犬登记服务平台,简化登记流程及资料,实行“扫码登记”,推行电子犬证,提供微信、支付宝、APP等多个线上登记渠道;计划推行宠物电子芯片;修订深圳禁养烈性犬名录;细化牵引绳长度;推行社会化的流浪犬收治服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养犬管理工作等。
启动为期三年“TNA计划”
昨日还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TNA计划,即Trap(捕捉)-Neuter(绝育)-Adoption(领养)。该计划从2019年启动至2021年结束,届时将全面实现全市基本无流浪犬的目标。
“TNA计划”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起,社会动保组织广泛参与,对全市流浪犬只进行全面收治,并对犬只进行专业筛选治疗,经兽医检验健康及为非禁养犬只的,经免疫和绝育后,开放给市民和动保组织领养,重新回归社会。
该计划分三年进行,第一年通过加强市民对养犬相伴一生的教育,防止新的遗弃犬只产生;监控遗弃犬只的情况,并加大力度救治流浪犬只,试点收治的流浪犬只经兽医鉴定可以领养的,对社会开放领养。第二年通过持续地公众教育,并提供低廉的犬只绝育手术等,鼓励市民对宠物犬绝育。第三年持续开展养犬人教育和开放领养,整体减少流浪犬数量,达到路面基本不见流浪犬。
推动小区居民“养犬自治”
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违规饲养烈性犬和路面流浪犬等,相关部门将实行“零容忍”,为此,深圳目前已有上百个小区推出了文明养犬公约,通过公约或成立养犬自治委员会来推动居民“养犬自治”。
具体来说,小区居民会签订“十个一”文明养犬公约,包括组建一支社区文明养犬志愿者队伍,成立一支文明养犬巡查督导队伍,划定一片遛狗活动区域,设置一个不文明养犬行为曝光台等。
在有的小区,文明养犬志愿者挨户上门统计谁家养了什么狗,建立起小区养狗“台账”。小区内出现无绳遛犬现象的,均视为流浪犬予以网捕。物业管服务中心代为看管三日,无人认领的,送街道执法部门处理。业主认领犬只,要签订不再无绳遛犬承诺书。再次网捕的,直接送至街道执法部门处理。
对于困扰很多小区的犬只粪便问题,管家可帮犬主清理犬只在外的粪便,首次服务免费,此后按5元/次收费。而犬只便后不处理且不联系管家代处理的,物业服务中心先处理,核实主人身份后收取50元清洁费,与该业主下月管理费一同扣取,计入小区集体利益。
新闻推荐
该剧团为现场的观众带来精彩的木偶表演。晶报讯第五届“福田戏剧创新场”开幕仪式暨“戏剧创新”讲座近日在深圳福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