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
会议现场专家对作为典型的新媒体公共艺术案例深圳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进行了学术研讨。
让新媒体艺术在深圳大放异彩,将灯光秀“展场”(中心区联动的43栋楼)变身为可长期运营的“新媒体艺术馆”,你觉得如何?
5月26日,在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筹备会与深圳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研讨会上,有专家设想,让深圳市中心区展示灯光秀的楼宇成为一个新媒体艺术馆,邀请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来创作,展示精彩的构想与作品。提议得到十多位与会专家的认可。
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在这次会议上筹备成立,这是深圳文化界、艺术界、城市规划与设计界针对艺术的发展趋势而采取的有效行动。专家认为新媒体公共艺术应该成为公共艺术在当今发展的新趋势。
新媒体艺术是最前沿的表达方式
5月26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会长孟建民主持的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筹备会在深圳设计大厦举行。共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今新媒体表现作为公共艺术新形态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为典型的新媒体公共艺术案例,会上众位专家对深圳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进行了学术研讨。
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实验室主任、艺术家、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总导演沈少民表示,对这一版灯光秀自己并不满意,新版灯光秀其实也是妥协的艺术,在深圳能做实验性的灯光秀已经是很大的一个进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人把灯光秀误解为影像,其实还是一个灯光的概念,因为技术上灯点的布置达不到影像的需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对比了第一版灯光秀与新版灯光秀的异同,他认为,这次新版灯光秀做得很成功,并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使每栋建筑都成为一个独立的视觉载体。艺术家的创作运用每栋建筑独立承载视觉信息,以艺术化的符号给人带来愉悦感、美感及抽象的信息传递。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准,城市需要以新版灯光秀的价值取向去呈现公共艺术。对于公共艺术作品,每位观者都有自己的解读,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我觉得新版灯光秀在这点做得非常好,过去灯光秀基本都是主题性,要起到宣传的功能。而这一次是激活每个人自己多样化的思考,这才是公共生活构成的要素。
国际当代艺术收藏研究中心主任、艺术总监徐民奇表示,自己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灯光秀时产生不同体验,他认为,公共艺术不要只局限于在某一个区域,应该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位置来观赏,这样更具有公共性且人们的状态相对的放松、自由。
专家建议:将灯光秀展场设为新媒体艺术馆
在当今时代,新媒体公共艺术已成为国际趋势,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灯光节和新媒体艺术活动在世界各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城市采用新媒体艺术形式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美感。但对中国来说,新媒体公共艺术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会议上,专家指出未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审美和兴趣,应该要从美学高度上起到一个创新性的引领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研究员马钦忠表示,由艺术家作为这次新版灯光秀“活力都市”的总导演和创作者,是对新媒体公共艺术很好的探索且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对今后国内公共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全国大约70%的灯光产业都在广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广东灯光产业从质量、技术、创新等都领先于全国,深圳中心区这个灯光秀的展示平台很适合做新媒体公共艺术,既有产业的支持同时可以快速落地。
在会议的探讨过程中,马钦忠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让目前展示的深圳灯光秀展场成为一个光艺术馆,这一大胆的设想得到了十多位与会专家的赞同,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实施的好点子,经过讨论,专家们确定可以就叫新媒体艺术馆,这既是对现有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十分具有前瞻性,让深圳成为国际新媒体艺术展示的大舞台。
都市实践合伙人刘晓都认为,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深圳比不过上海、北京,不过看了“活力都市”灯光秀感觉水准还是不错的,这种新媒体艺术形式有属于深圳自己的特色。除了在周末可以看到这种宏大的灯光秀作品,他希望在平时也可以有一个画面简单、轻松幽默的版本。例如:以节庆活动为主题,运用卡通等元素结合人文情怀会更好玩有趣。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则建议,深圳可以做一个灯光艺术节或灯光艺术季。他说,深圳不光灯光秀特别突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是高素质、审美水准高的年轻人。如果深圳未来需要举办灯光节或创作公共艺术作品也可以广泛倾听公众的意见,激发公众的参与性,这就成为一件城市公共文化事件,并对整个城市产生巨大影响。
深圳应站在当代国际公共艺术发展前沿
专家们就新媒体艺术与人的关系、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关系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力都市”灯光秀的创作模式和表现手法,认为这是国内首次由艺术家原创并实现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大型新媒体艺术事件。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表示,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够调动人们全部的感官,具有在地、个性和匹配的原则。同时要强调艺术性和互动性,让大众接受公共艺术以及对灯光秀的体验应是全方位的。
专家学者们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了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下属机构),全体通过由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院士担任首届会长,并推选声光行公共艺术V工作室联合创始人、MCF红树林基金会理事、深圳绿色基金会理事陈晓晗担任秘书长。
陈晓晗表示:“深圳已经将目标定位在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这将是深圳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新目标,同时也与我们专业委员会的目标相一致,未来委员会将制定新媒体公共艺术的行业标准,引领城市空间的艺术升级,开创新媒体公共艺术的新局面。”
这次会议还结出了一项成果,由马钦忠和孙振华两位专家现场主持起草了第一份《新媒体公共艺术备忘录》,并由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并签署。专家们认为,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应以前瞻性的眼光、站在当代国际公共艺术发展的前沿,思考新媒体公共艺术塑造新的城市美学生活和文化的巨大可能性。
声音
对于公共艺术作品,每位观者都有自己的解读,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我觉得新版灯光秀在这点做得非常好,过去灯光秀基本都是主题性,要起到宣传的功能。而这一次是激活每个人自己多样化的思考,这才是公共生活构成的要素。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谢湘南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范劭华通讯员范文婷)孩子不爱说话、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交流,这些情况对儿童的身心和行为发育产生较多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