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娥)6月1日,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交流会暨青少年科普报告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学术带头人、生命科学顶尖专家齐聚深圳,充分展示和宣传2018年度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并向青少年传播普及生命科学知识。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长王小宁现场介绍了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的基本情况,天然免疫应答与炎性反应的新型调控机制、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构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母源因子Huluwa诱导脊椎动物胚胎体轴形成、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脑内新型谷氨酸合成通路参与学习记忆、新型可遗传编码神经递质荧光探针的开发、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关键通路获揭示、疱疹病毒的组装和致病机理、多维基因组学大数据指导下的继发胶质母细胞瘤精准治疗等十项研究成果入选“十大进展”。
现场进行了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颁奖仪式。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轮值主席康乐表示,2015年至今,联合体开展了4个年度的“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系列活动。2018年度十大进展的入选项目,涉及免疫学、神经科学、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不仅代表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进展,也是2018年度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10位入选十大进展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分别带来“十大进展”研究成果的精彩科普报告,并与青少年科学爱好者面对面交流,激发青少年未来投身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500多位深圳中小学生聆听了报告。
链接
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真核生物细胞一般含有多条染色体,例如人有46条,小鼠有40条,果蝇有8条,水稻有24条等。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研究团队以天然含有16条染色体的真核生物酿酒酵母为研究材料,采用合成生物学“工程化”方法和高效使能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简约化的生命——仅含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研究表明天然复杂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这是继上世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tRNA之后,中国学者再一次利用合成科学策略,回答生命科学的重大基础问题,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新闻推荐
(记者赵鸿飞)昨天,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正式挂牌“儿童友好医院”,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吴以环出席挂牌仪式。吴以环在该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