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群众诉求服务站揭牌仪式现场。
▲光明区召开建筑工地群众诉求服务工作部署会。
深圳晚报讯(记者 石丹 刘云惠里 通讯员 陈良海 戴胜江)近日,全市首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红坳安置房项目群众诉求服务站揭牌,将为光明区“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搭建新的平台。光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奕飞,副区长周辉参加揭牌仪式并参观群众诉求服务站。
精准化服务及时维护工人权益
当前,光明区正处在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关键时期,开工建设的项目多、体量大,建筑工人人数众多,他们在工地上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困难,从而引发不稳定因素。为工地工人群体做好服务,及时听取他们的心声、意见、诉求,才能尽快解决问题,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工地。
“建筑工人很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吃苦耐劳,渴望提高收入,背负着家庭的经济责任,但由于思想的局限性,遇到被侵权和不公正待遇时,难以采取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也很少去相关部门申请仲裁。”据光明区信访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建筑工人有途径可以寻求帮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光明区创新思路,以人为本,将在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用工规模50人以上或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建筑工地设置专门场所,由项目主管部门牵头挂牌成立“群众诉求服务站”,作为项目工地矛盾纠纷受理及调解场所,工地劳务管理员作为联络员,驻站开展工作。
据了解,本次“群众诉求服务站”的建立,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结合建筑工地监管实际,采取组建一支专门队伍、打造一个工作阵地、建立一整套工作机制等“三个一”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服务站服务时间为每天早上6时到晚上10时,接待人员电话写在门上可随时拨打,工地还将向工人发放建筑工地群众诉求服务指南,工人如有需要可随时得到法律援助。
当工地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或有诉求时,可直接向建筑工地群众诉求服务站反映,再由建筑工地群众诉求服务站驻站工作人员(项目劳务管理员)协调工地管理人员、律师、社工或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工地解决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精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实现“一站受理、一站解决”。
将在全区符合条件工地成立服务站
揭牌仪式上,周辉表示,红坳安置房项目群众诉求服务站揭牌,是光明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有效防范和化解建设领域矛盾纠纷、维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行动,为政府“零距离”解决群众诉求搭建的新平台,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及和谐稳定。希望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信访、人力资源、司法等部门的配合支持下,重点做好强化工地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工作、强化工地矛盾纠纷主动发现和及时受理工作、强化工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建设运营好群众诉求服务站,为维护光明大开发、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揭牌后,红坳安置房项目“群众诉求服务站”立即运转起来,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律师、社工、工地管理人员参与的工作队伍已经到位,工地矛盾纠纷源头防范、主动发现、及时受理、妥善化解、工作惩戒、督查督导等一整套工作机制已经建立。
以主动发现机制为例,该机制充分利用网格员、政府一线工作人员等基层力量,有计划地对各大建筑工地进行日常巡查;同时针对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工地进行重点排查,强化预警信息收集能力。建立工地矛盾纠纷信息员制度,由劳务管理员作为信息员,深入工地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同时,还建立建筑工人代表(党员代表)联络制度,动态掌握工地情况,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推广使用“智慧工地”APP,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工人上班、工资发放等情况,提高管理能力。
各个机制的建立来源于光明区对前期基层矛盾化解工作的探索、总结,也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趋于完善。各相关部门以打基础、利长远的心态,凝心聚智,着力在法治轨道上,建立解决建筑工地欠薪和劳资纠纷矛盾化解的长效机制。
据悉,接下来,光明区将以“红坳安置房项目群众诉求服务站”为试点,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加快建设,在全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工地成立服务站,在暂不具备建立服务站条件的项目工地,要求公示所在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基本信息,依托“工地群众诉求服务工作站”和“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基层堡垒,全力捍卫全区劳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深圳年内将建5G基站约8500个 各大商圈及公共设施均有覆盖
■深圳特区报记者吴凡中国发放5G商用牌照,5G建设进一步升温。记者日前采访获悉,深圳5G网络规模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年内将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