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吉肃 《树密深藏雨》
这次来谈谈我所熟悉的画家——黄吉肃老师。三年前,我辗转来到深圳,最后入驻山水田园景区,成为这里的四个入驻画家之一,我工作室的左侧便是黄吉肃老师的工作室,我们是邻舍。初次对他作品的观察,对我影响深刻,满而大的画幅,千笔万笔的勾、皴、擦、染,使画面充满浓重的水墨意蕴,从传统中继承的笔墨功夫跃然纸上,每一笔都是“写”出来的,带有节奏、力度和虚实,实在罕见!因为积墨无数,其作品具有厚重、深透和一黑到底的面貌,《树密深藏雨》《老园》《高山仰止》等等正是这样的“黑画”。更加让人钦佩的是,他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进修时,作品屡屡在国家级展览中入选和获奖!让我佩服的原因是,参加国展的作品,十有八九是工笔画,而像黄老师以纯写意画入选的很少见,获奖就更加不易了。
他的画很学术。再后来我们日渐熟悉,因为有相似的在北京求学的经历,以及都经历过家庭的极重的灾难,我们越来越相知,竟然成为忘年交,可谓无话不说。在绘画探讨上,他发现自身的艺术追求和我的导师唐老师有些不谋而合,就更加注意向唐老师学习,唐老师是当今画坛治学严谨、学术水平极高的山水画家,这里可以看出黄老师的绘画方向具有很正的思路。人生如艺,艺如人生。
对于艺术之路,黄吉肃很坚定。古往今来,艺术之路从来坎坷,而对于这样一个有热心、正派、有担当而坚韧的画家就更难,做人上,宽容而追求和睦,而在艺术的态度上却一丝不苟,他不会违心地恭维和讨巧,不会想方设法追逐经济利益,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艺术去迎合世俗,放弃许多的物质享受,而全心放在艺术上,他说:“这漫长路上,在经历了当年父母的反对,人们曾经"艺术能值几个钱"这样的冷嘲热讽,以及一直以来自己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还有内心里的那些永远挥之不去的遗憾之后,我内心仍旧平静。也许是因为从最开始,画画于我就没有任何目的,这是我心灵呼吸的窗口,我生命之所需,以及那永远存留在我内心的消逝不再的故乡。”对艺术的忠诚,常常显出固执和纯粹,已经成为画家的个性,与他的艺术水乳交融。这样什么都好,就是苦了背后默默支持的家人,这一点谁都明白。
我们有时在探讨彼此的处境时,较为一致地认同:因为艺术,我们牺牲和失去了许多,但抚慰和支撑我们负重前行的也是艺术,艺术是精神的出口,是一种对人生的解释。正因如此,艺术家过着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在当今浮躁的时代,异化严重的时空里,总能在艺术的世界驻足、徜徉和栖居,对于一个凡人,已是幸运了。
最近,黄吉肃老师又有好消息传来:他的作品《物语·清风》入展北京国际双年展,和世界几十个国家的艺术家“同台竞技”,实属难能可贵。我想,这不正是他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专注与熬炼的结果最终被时代所认可、肯定和赞赏么?也给了许多像他一样奋进的人们以鼓励。祝贺他! 项鑫
新闻推荐
荷花特写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崔宁宁通讯员崔嵩摄影报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入夏时节,洪湖公园的百亩荷塘,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