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朱族英 通讯员 曾繁昌
陆建新,现任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施工总承包项目部技术副总监兼钢结构项目部总工程师。
记者眼前的陆建新,一副瘦小的身板,一身朴素的工服,脸上有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被誉为“中国楼王”的他,今年已经55岁,依旧奔跑在施工一线,与施工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打交道。
说到陆建新,不少市民或许感到陌生,但说起这一栋栋城市性地标建筑——北京银泰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西塔、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深圳地王大厦、国贸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再到如今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其背后都有“钢铁侠”陆建新及其团队的身影。陆建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楼王”,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央企楷模”、中国建筑“劳动模范”、全国十大“国企敬业好员工”等荣誉称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陆建新认为自己不过是千千万万工匠的缩影。1982年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至今,37年里,陆建新辗转工作国内外8个城市,前前后后参与44项工程施工,包括国内7幢百层高楼中的4幢,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
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凭借着这种精神,在2004年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里,陆建新带领团队成功化解10项“第一次”难题;2007年的广州西塔项目中,陆建新发明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创造“两天一层楼”的高层建筑施工世界纪录;2012年,在负责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时,陆建新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悬挂式塔吊支承爬升技术,节省工期近百天,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该技术也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陆建新带领团队攻克难关,还创下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等施工技术纪录。
昨天,记者来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工地,看到一派繁忙景象,1万多名建设者冒着高温酷暑奋战在施工一线。目前,这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最大会展中心的一期建设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本月底将竣工交付。作为项目钢结构技术负责人,陆建新带领团队一丝不苟地进行钢构件安装的查漏补缺。他说:“在工程收尾阶段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留任何遗憾!”
陆建新表示,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自己在已有的4座100层以上钢结构摩天大楼的基础上,再为中国贡献一座高楼。
新闻推荐
用古莲子培育的古代莲、太空培育的星空莲、花瓣数量达800瓣的中山红台……第30届深圳荷花展在洪湖公园开幕 500多种荷花等你“偶遇”
昨天,深圳市第30届荷花展在洪湖公园正式开展。深圳商报记者廖万育通讯员崔嵩摄深圳商报记者文灿通讯员崔嵩谢燕记者昨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