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和家人为叶老伯点赞。
扫码看更多内容
“老爷子,跟孙子握握手”,收到“指令”,躺在病床上的69岁的叶老伯微笑着,缓缓举起右手和孙子握手。这样的场面,让家人感到十分欣慰。4月16日,叶老伯突发脑溢血重度昏迷成“植物状态”,术后一个月家人将其转至深圳恒生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幸运的是,仅仅过了12天,叶老伯就醒来了,现在还能讲话、吃饭,未来还有站立行走机会。
携带气管尿管胃管 转院寻求康复
叶老伯家住南山区,有高血压和冠心病,但身体还算硬朗。4月16日,他和平常一样起床、锻炼,突然间,一阵头痛袭来,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硬朗的叶老伯倒下了。
家人马上把他就近送到附近医院急诊科,当时,叶老伯意识已经慢慢模糊了。原来,叶老伯突发脑溢血,双侧脑室出血量达到了100多毫升。病情十分凶险,医院立即请来市里三甲医院专家会诊,当天就进行了两次手术,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清除淤血。术后,叶老伯依然深度昏迷,家人将其转入深圳一家公立大医院ICU继续治疗。一个月后,叶老伯病情稳定,但除了眼珠子无意识地转动,神志和四肢活动都没有好转,也就是俗称的“植物状态”。
这时,身为医护人员的大女儿想起了自己曾经参观过的深圳恒生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康复理念先进,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康复设备也齐全。5月15日,她和家人商量后,便带着身插气管、尿管、胃管的父亲,转院到恒生医院。
综合“康复处方” 应对系列难题
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气管切开、鼻饲管喂食、对疼痛、声音刺激均无反应、四肢活动受限。面临多个基础病和并发症的控制和治疗,患者能否醒过来,醒过来后还能不能认识人,有没有记忆,能否自行吃饭,能否说话……叶老伯一系列棘手的难题等着康复医学科解决。
给予促醒、营养神经、控制原发病药物治疗;高压氧改善脑供血,经颅电磁刺激大脑皮层;针灸、推拿、理疗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感觉恢复、电动站床训练预防长期制动综合征等;加强护理,控制肺部感染、压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坠积性肺炎等……针对叶老伯的情况,康复医学科一病区史晓轶主任团队开出了一张传统手段与新兴医学相结合的“康复处方”。
据史晓轶主任介绍,在叶老伯的康复方案中,经颅电磁刺激大脑皮层属于国内比较新颖的康复手段。脑组织损伤后坏死部分不能再生,但通过电磁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完好的脑细胞将被调动起来,重建神经网络指挥人体运动、言语等各种功能。
为了防止叶老伯长时间昏迷后舌头肌肉萎缩,康复后丧失语言和吞咽能力,医护人员每天为叶老伯舌头针灸,做拉舌头及口颜面肌肉牵引训练。在拔除留置气管前,医院还邀请了深圳恒生医院特聘专家、中山三院康复医学科温红梅主任前来为叶老伯会诊,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估声带、呼吸道,咽腔结构及技能问题。在此过程中,叶老伯的家人也积极配合促醒治疗。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引,家人一直守候在旁呼唤他。
12天成功促醒 叶老伯现可自行说话吃饭
5月27日,也就是叶老伯转院的第12天,他的老伴如平日一般喊他名字,和他说话。没想到他突然应了一句“唉”。“醒了!醒了!”经史晓轶主任检查后确认,叶老伯清醒过来了。往后的每一天,叶老伯都有进步,渐渐恢复神志,能向家人点头、转头示意,手也开始灵活起来。接着,就是拔除留置气管,胃管,恢复说话、吃饭的功能。
“真的很感谢深圳恒生医院的医生护士,没想到他这么快能醒来。现在他能听懂我们的话,还会应答,就是以前的事有点记不清,但我们讲的时候他很认真听。”叶老伯的老伴告诉记者,当医生说叶老伯将来还有机会能站立、行走,她和家人都充满了希望和感激。
“12天,从昏迷到清醒,确实算比较快的!”史晓轶主任告诉记者,一般植物状态病人促醒的黄金时期约为发病后前3个月,康复医学的宗旨就是“早起介入,主动参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叶老伯能快速促醒,与早期康复治疗的介入有很大关系。对于昏迷的脑卒中、脑损伤病人来说,术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应该马上接受康复治疗。
晶报记者 罗秋芳/文 受访医院供图
新闻推荐
深圳晚报讯(记者伊宵鸿通讯员周正孙婷婷)居住在深圳的杨某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却因多次秘密偷换商家二维码、盗取他人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