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打造城市文明典范。作为“滨海大美之城”盐田区的主城区之一,沙头角街道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上积极作为。今年以来,沙头角街道全力推进城中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对标治安管理、环境卫生和市容秩序等十项城中村治理标准,责任到人,对准城中村短板,完成了元墩头村、恩上村、官路吓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再一次擦亮了盐田“创文”的金字招牌。
大街小巷焕新颜
“我住在沙头角5年啦,以前还能看到垃圾桶外面脏脏的,路边上乱摆放的自行车,现在都看不到啦!”家住元墩头村的张伯跟随儿子搬来沙头角居住了5年,他之前就常和一帮朋友到盐田爬山,搬过来住之后更是爱上了街道的点点滴滴。
和张伯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小高,他毕业后就在盐田工作,先后搬了好几次家,但他还是喜欢住在沙头角。“中英街关口外有家20年的小吃店,沙头角口岸对面有家台湾菜馆,肯德基旁边有家鱼头粉特别好吃。”提起沙头角的美食,小高如数家珍。但更让小高更有感触的是:盐田大大小小的店外面鲜少有乱七八糟的灯箱广告。他说:“除了食物好吃,店内外的环境让我想走进去。”
是的,沙头角街道的大街小巷发生了变化!道路更整洁了,绿植变多了,交通更有秩序了,店铺外面更文明了。
今年以来,沙头角街道紧紧围绕“城市质量提升年”这一主线,以精细化管理破解环卫工作难题,持续提升辖区环境品质。在2019年上半年街道取得全市74个街道排名第四的佳绩,在6月和7月分别取得全市第一和第三的成绩,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端。
“包案制度”攻克重难点
在市容环境整治中,有不少“钉子户”“堡垒户”需要攻克。对此,沙头角街道多次召开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会议,传达市区两级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并成立了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桥发一路等关键路段、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整治。
桥发一路的道路两侧是由130个流动摊贩组成的“菜市场”,已经存在多年,乱摆卖现象严重但又不能“一刀切”。对此,沙头角街道执法队直面问题,实行“包案制度”,由队领导包案,并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明晰时间节点,责任到人,落实“管”“控”“清”,确保整治到位。
在具体操作方面,沙头角街道对桥发一路流动摊贩户籍、经营类别、居住地、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统一编号划线,划出摊位127个划,固定经营范围。严格把控,出台《桥发一路流动摊贩临时疏导点管理规定》,规范流动摊贩经营,在桥发一路定点派驻巡查员,采取警告、劝告、处罚等执法措施,严格控制流动摊位经营范围。强力清理,对桥发一路内存在的超门店经营、乱摆卖、乱搭建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共出动执法力量100人次,车辆20台次,整治占道经营20余起,清理乱堆乱放杂物3处。
文化惠民营造良好氛围
“走走走,去社区做月饼!”在中秋节前夕,沙头街街道东和社区内传来这样欢快的声音,仔细一听是居民约着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做月饼。
这是沙头角街道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沙头角街道从免费对外开放场馆设施及服务项目、邀请市民欣赏品牌文化节目、打造特色党群服务品牌等多方面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公益群众文化活动400余场次,为辖区群众提供场馆服务约1.5万人次,日均接待80余人次;共举办音乐会、各类文艺演出、展览等大型活动18场次,受益群众约6000人次;开展社区(园区)党群活动1282场次,服务群众24488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丰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方面,沙头角街道采取党群服务活动项目化管理,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党群服务品牌,做到“一党委一特色品牌”。如沙头角社区“银龄学社”老年大学公益项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有益身心的系列主题教学,营造“老有所学”的良好氛围;田心社区“党员大红花”项目,打造社区党群公益的常态化平台,鼓励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等。
“近年来,沙头角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党建引领,强化实干担当,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新发展。”沙头角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斌表示,今后,沙头角街道还将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时机,全面融入、对接、服务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以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辖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为盐田区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勇当尖兵、再立新功。
统筹/陈蓉 文/图/陈蓉 肖茹莉
制版/戴越 余加明 李尚开
新闻推荐
巴士集团员工参与乐活直通车,给家人制作月饼。晶报讯(记者谢丽雯通讯员张艳花/文、图)为了给深圳巴士集团一线员工送去无时...